2025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2024年工作成绩,明确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政策取向,部署了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报告内容高屋建瓴、内涵丰富,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通过深入学习两会精神,结合国企实际,我对国有企业在新时代的使命与担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一、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是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我们要深刻认识到,高质量完成这一行动,不仅是完成改革任务数量上的要求,更是质量上的追求。这意味着改革要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切实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安全和长远利益的重大科技问题,全面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将改革任务细化分解,明确责任主体和时间节点,确保改革措施落地见效。例如,在科技创新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员工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同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题。
(二)实施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引。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增强国有经济整体功能作用的重要途径。我们要积极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布局。为了更好地实施这一指引,我们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加强对市场趋势和行业发展的研究分析。结合企业实际,制定符合国家战略和企业发展需求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方案。例如,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我们积极关注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行业的发展动态,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布局相关产业,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在公共服务领域,我们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供水供电等项目的投入,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产品。
(三)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是完善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根据不同功能定位,探索“一业一策、一企一策”考核,引导国有企业聚焦主责主业发展实体经济。在评价制度的建立过程中,我们要明确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将履行战略使命的情况与企业负责人的绩效考核、薪酬分配等挂钩,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例如,对于承担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使命的企业,我们将能源供应稳定性、能源储备水平等指标纳入评价体系;对于承担科技创新战略使命的企业,将研发投入强度、专利申请数量、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等指标作为重要评价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激励企业更好地履行战略使命,提升核心竞争力。
---此处隐藏4727字,下载后查看---
(三)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加快完善数据基础制度,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对于数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建立健全数据管理制度,加强数据安全保护,确保数据的合法合规使用。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成立专门的数据管理团队,对企业内部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挖掘。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市场需求和企业运营中的问题,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例如,我们通过对销售数据的分析,了解市场需求变化趋势,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营销策略,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时,积极探索数据交易模式,推动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实现数据的价值最大化。在数据跨境流动方面,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加强数据安全评估和监管,确保数据跨境流动的安全可控。
六、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
(一)科技领军企业的引领作用。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是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从制度上保障企业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决策、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积极发挥在科技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作为科技领军企业,我们要加大研发投入,建立高水平的研发团队,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例如,我们在科技领域与高校或科研机构合作,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通过产学研合作,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取得了多项科技成果,并成功实现了产业化应用,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同时,积极参与国家科技创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推进提供建议和支持。
(二)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完善。完善中央财政科技经费分配和管理使用机制,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政策和市场服务,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和资产单列管理改革,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是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要保障。我们要积极参与中央财政科技经费分配和管理使用机制的改革,争取更多的科技经费支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在科技经费使用上的协同合作,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政策和市场服务体系,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条件。例如,我们设立了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对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进行转化投资。同时,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为科技成果供需双方提供信息对接、技术评估、法律咨询等服务。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和资产单列管理改革,明确科技成果的权属和权益分配,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和成果转化动力。
(三)科技创新资本支持体系的构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加快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和行业共性技术平台建设,鼓励科技创新资本支持,健全创投基金差异化监管制度,强化政策性金融支持,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壮大耐心资本,是构建科技创新资本支持体系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加强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等工作。通过知识产权保护,维护企业的创新成果和合法权益。加快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和行业共性技术平台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例如,我们建设了技术平台,为企业内部和行业内的科技创新项目提供概念验证、中试验证等服务,提高了科技创新的成功率。积极吸引科技创新资本支持,与创投基金、风险投资机构等合作,为科技创新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同时,推动政策性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