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党委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的情况报告

更新时间:2025-08 来源:网友投稿

一、学习贯彻条例情况

*党委始终站在“坚持党对国有企业全面领导”的政治高度,将《条例》作为新时代国有企业基层党建的“工具书”和“指南针”,系统谋划、多措并举推动学习贯彻走深走实。

(一)强化组织领导,高位推动落实

一是成立专项领导小组。第一时间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条例》贯彻落实工作,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党群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党委统筹、支部主责、党员参与”的三级责任体系,制定《*贯彻〈条例〉重点任务清单》,细化3大类12项具体任务,逐项明确责任部门、完成时限。二是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将《条例》落实情况写入企业年度党建工作要点,与生产经营同部署、同考核,召开党建工作推进会4次,党委书记带头听取汇报、督办进度,确保责任层层压实。三是建立“第一议题”学习机制。将《条例》纳入党委会“第一议题”,累计开展专题学习6次,班子成员结合分管领域谈认识、提措施,形成《党委落实〈条例〉责任清单》,明确党委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中的18项具体职责。

---此处隐藏1486字,下载后查看---

(四)聚焦作用发挥,服务中心大局

坚持“党建强、企业兴”理念,推动《条例》要求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一是在重大任务中彰显担当。围绕企业“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组建“党员攻关队”22支,开展“党旗飘扬·攻坚有我”专项行动,攻克技术难题15项,其中“*生产线智能化改造”项目提前3个月投产,年增效益2000万元。二是在基层治理中凝聚合力。深化“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创建,设立责任区86个、先锋岗120个,党员带头参与安全隐患排查、客户服务提升等工作,2024年以来党员牵头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68件,职工满意度达95%以上。三是在队伍建设中激发活力。实施“头雁工程”,开展支部书记轮训4期,选拔10名优秀支部书记到机关部门挂职;推行党员积分管理,将积分与评先评优、岗位晋升挂钩,2024年评选“星级党员”50名,带动全员干事创业热情。

二、存在问题及下一步计划

尽管我们在学习贯彻《条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照《条例》要求和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一是学习深度和转化效果有待提升。部分基层党员对《条例》的理解停留在“条文记忆”层面,结合岗位实际推动落实的能力不足;流动党员、劳务派遣党员的学习覆盖还存在“盲区”,个别支部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现象。二是制度执行刚性需要加强。个别单位对“党委前置研究讨论”程序把握不够精准,存在“以党委会代替董事会”或“前置程序流于形式”的问题;党建考核结果与薪酬分配、干部任用的挂钩力度还需加大,“考用结合”机制有待完善。三是党建与业务融合质效不高。部分支部“两张皮”问题尚未根本解决,融合载体创新不足,对“如何融、融什么”缺乏系统设计,成效评估缺乏量化指标,示范引领作用不够突出。

针对上述问题,*党委将以钉钉子精神抓整改、补短板,推动《条例》落实再上新台阶。一是以更高标准深化理论武装。制定《〈条例〉常态化学习方案》,将《条例》纳入新入职员工培训、党支部书记轮训必学内容;针对流动党员,依托“学习强国”“*党建云”平台建立“线上学习+线下测试”机制,每季度开展1次知识竞赛,确保学习全覆盖、无死角。建立“学用转化”台账,要求党员结合岗位撰写“落实《条例》行动清单”,每半年开展1次“最佳实践”评选,推动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二是以更严要求强化制度执行。修订《党委前置研究讨论事项清单》,明确“应前置未前置”“前置程序不规范”等负面情形,建立“党委办公室初审、法律顾问复核、纪委监督”的闭环机制;完善党建考核体系,将《条例》落实情况与单位绩效、干部年薪直接挂钩。开展“制度执行年”活动,每季度组织党建工作交叉检查,重点查责任落实、查程序规范、查问题整改,通报典型案例,强化警示震慑。三是以更实举措推动融合发展。实施“党建+”工程,围绕科技创新、安全生产、客户服务等领域,打造“党建+技术攻关”“党建+降本增效”等特色品牌,建立“支部领办项目、党员认领任务”机制,每季度公示项目进度,年底评选“十大融合案例”。探索建立党建与业务融合评价指标体系,设置“项目完成率”“效益增长率”“职工满意度”等量化指标,将评价结果作为支部评先、党员评优的重要依据。四是以更优机制建强基层队伍。实施“基层党建提质行动”,选优配强支部书记,推行“支部书记+业务骨干”双培养模式;开展“支部工作法”创新大赛,鼓励基层党支部结合实际提炼“小而精”的特色工作法,推广“一线工作法”“党员积分管理法”等经验。加强党务干部培训,每半年组织1次“党建业务大比武”,提升专业化能力;建立党务干部与业务干部轮岗交流机制,激发队伍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