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情况报告(5934字)

更新时间:2025-08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国GCD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印发以来,我公司党委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重要遵循,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不断提升党建工作质量,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深入学习宣传,确保《条例》精神入脑入心。一是组织专题学习。公司党委第一时间组织召开党委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对《条例》进行专题学习研讨,邀请党建专家进行深入解读,帮助领导干部深刻领会《条例》的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各级党组织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组织全体党员原原本本、逐章逐条学习《条例》,累计开展学习活动x场次,参与党员x人次,实现了学习全覆盖。二是广泛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公司内部网站、宣传栏、AAA等平台,开设《条例》学习专栏,发布《条例》全文、解读文章、学习动态等内容x余篇。制作《条例》宣传展板x块,悬挂在公司办公区域、生产车间等显著位置,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同时,组织开展《条例》知识竞赛、线上答题等活动,以赛促学、以考促学,激发了党员干部学习《条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开展教育培训。将《条例》纳入党员干部培训计划,举办专题培训班x期,培训党员干部x人次。培训内容涵盖《条例》解读、党建工作实务、案例分析等,通过集中授课、交流研讨、现场教学等方式,提高了党员干部对《条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完善组织体系,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一是优化组织设置。根据公司业务发展和机构调整情况,及时对基层党组织进行优化调整,确保党组织设置与企业改革发展相适应。目前,公司党委下设x个党总支、x个党支部,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同时,积极探索在项目一线、驻外机构等设立临时党组织,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党的工作。二是选优配强班子。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按照《条例》要求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组织任命等方式,选拔了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党员干部担任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委员。目前,基层党组织书记均由部门负责人或业务骨干担任,班子成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不断优化。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的教育培训,每年举办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委员培训班,提升他们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三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严格按照党员发展工作流程,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注重从生产经营一线、青年职工和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近年来,共发展党员x名,其中生产经营一线党员占比x%以上。加强党员教育管理,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员教育培训等活动,加强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锻炼,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对困难党员进行帮扶慰问,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三)强化制度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一是完善党建工作制度体系。对照《条例》要求,对公司现有党建工作制度进行全面梳理,修订完善了《党委会议事规则》《党支部工作制度》《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等x项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使党建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二是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严格落实“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明确了党委、董事会、经理层的职责权限和决策程序。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必须经党委前置研究讨论,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加强对“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三是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制定了《党建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将党建工作纳入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年度考核内容,明确考核指标和评分标准,加强对党建工作任务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价。考核结果与绩效奖金、评先评优、职务晋升等挂钩,充分调动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抓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处隐藏4674字,下载后查看---

(四)党内监督还存在一些漏洞。虽然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党内监督体系,但在实际工作中,党内监督还存在一些漏洞。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还不够全面,存在监督不到位的情况;对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还存在薄弱环节,容易出现违规违纪问题。此外,在监督方式方法上还需要进一步创新,提高监督的实效性。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一)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强化思想认识。通过开展专题培训、研讨交流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辩证关系,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切实增强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找准融合点。各基层党组织要紧密结合业务工作实际,找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融合点,将党建工作贯穿于业务工作的全过程。在制定业务工作计划时,同步考虑党建工作内容;在推进业务工作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相互促进。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的考核评价机制,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情况纳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对融合工作的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价,确保融合工作取得实效。

(二)进一步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创新教育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手段,创新党员教育方式。通过开展线上学习、微党课、知识竞赛、主题演讲等活动,增强党员学习的互动性和吸引力,提高党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党员的实际需求和工作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党员教育内容。除了政治理论学习外,还应增加业务知识、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学习内容,不断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管理机制,加强对流动党员的跟踪管理。通过建立流动党员AAA群、定期联系等方式,及时掌握流动党员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确保流动党员能够正常参加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

(三)进一步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加强业务培训。定期组织党务工作者参加业务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授课,系统学习党建工作的新政策、新要求和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党务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建立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党务工作者激励机制,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党务工作者给予表彰和奖励,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充分调动党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后备队伍建设。注重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党务工作者队伍中,建立党务工作者后备人才库,加强对后备人才的培养和锻炼,为党建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进一步加强党内监督。完善监督体系。进一步完善党内监督体系,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全方位监督。建立健全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审计监督、纪检监察监督等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形成监督合力,提高监督效果。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监督。加强对公司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堵塞监督漏洞,防范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创新监督方式方法。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监督方式方法。通过建立廉政风险防控信息系统、开展网上监督等方式,提高监督的时效性和精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