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金秋送爽,新学期如约而至。教学常规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石,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结合我校教学实际与“双减”政策要求,今天我就新学期教师教学常规工作提出六点具体要求,希望大家凝心聚力,共同筑牢教学根基,打造有温度、高质量的课堂。
一、精准备课:筑牢教学“第一防线”
备课是教学的起点,需做到“三备”“三明确”。一是备教材,深入研读新课标,理清教材知识脉络,明确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重难点,杜绝“照本宣科”;二是备学生,结合不同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低段关注注意力培养,高段侧重思维能力提升,提前了解学生学情差异,为分层教学预留空间;三是备教法,多采用情境教学、游戏化教学等符合小学生特点的方式,教案需提前一周完成,预留教学反思栏,记录课堂预设与实际的差距。同时,各教研组要落实集体备课制度,每周固定1小时开展主题研讨,共享优质备课资源,解决教学困惑。
二、高效上课:守住课堂“主阵地”
---此处隐藏1468字,下载后查看---
教研活动是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一是参与要主动,每位教师每周至少参加1次教研组活动,每月至少听课2节,听课记录需包含“优点、建议、反思”三部分,避免“走过场”;二是主题要聚焦,各教研组围绕“新课标落地”“课堂效率提升”“作业设计创新”等核心主题,每学期开展2-3次专题研讨,形成可推广的教学策略;三是成长要持续,年轻教师要主动向骨干教师请教,参与“老带新”结对活动,每学期完成1次公开示范课;骨干教师要发挥引领作用,承担教研课题,分享教学经验;四是反思要常态,每周撰写1篇教学反思,每月参与1次反思交流,将反思成果转化为教学改进的具体措施。
六、多元评价:点亮学生发展之路
学业评价要打破“唯分数论”,实现“全面、过程、多元”评价。一是评价内容要全面,除学科知识外,将课堂参与、作业态度、合作能力等纳入评价体系,如“课堂发言积极之星”“作业认真小标兵”;二是评价方式要多样,采用“平时表现+单元检测+实践成果”综合评价,低年级可通过游戏闯关、口头问答等方式评价,中高年级引入学生自评、互评,增强参与感;三是评价结果要运用,每月向家长反馈学生评价情况时,多肯定进步,少指责不足,同时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如某班级计算能力薄弱,后续增加口算练习环节。
各位老师,教学常规工作看似平凡,却承载着学生的未来与学校的发展。新学期,希望大家以严谨的态度落实每一项要求,以爱心与责任心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教学常规成为我们专业成长的阶梯,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保障。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教学质量一定会再上新台阶!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