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转型

更新时间:2025-01 来源:网友投稿

旅游的发展涉及非常多的方面,比如在文旅融合、以文塑旅的背景下就与发挥文化、精神方面的指引作用息息相关。在中国文化的国际输出过程中,文化的发展也与旅游产业的发展互相兼容,也涉及一系列政策。单就旅游的发展而言,我国由工业化向后工业化发展的特征是非常明显的。

无论是“十四五”、“十五五”,还是全国旅游发展大会,总书记都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涉及一系列政策方面的改革创新。这是需要各个部门协同的,因为旅游的发展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一个部门的事情,很多旅游资源是由自然资源、生态环保、文物等部门及其相关部门提供的。同时,我们还要在政策创新与法规制定方面,对我国新的发展阶段或形势作出及时的响应。

我们首先要关注的就是休闲旅游的基本发展情况。旅游业或者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不同的社会阶段,现在正处于由信息社会进入智能社会的阶段。这一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也已进入服务业拉动的阶段,发展旅游业是创造就业的重要机遇。党中央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就提出,要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其中,我们所说的文化旅游活动也包括一部分的体育活动,因为体育的本质是提高人民的体质与生活质量,所以也是一种休闲活动。就旅游休闲的定义而言,旅游休闲城市并不是原来的旅游城市,因为旅游城市是主要对外的,比如外地人或外国人来这里游玩,而本地居民的休闲生活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要把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的闲暇时间都利用起来,形成一种社会秩序、一种产业,也就是说城市必须要有旅游与休闲的功能。

---此处隐藏4737字,下载后查看---

文旅融合的国际交流是非常值得推广的,能够促进一方面有官方外交、另一方面也有民间交流的局面的形成,也体现了国际上我们软实力的提升。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是如何加强文化旅游的流量,比如我国可以进一步提升入境旅游的便利性,为外国游客提供更方便的网络环境、支付环境,更尊重外国游客的隐私需求,避免不必要的扫码扫脸等。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强化文化旅游的中国特色与竞争优势,进一步打造休闲度假的优势条件。

对于我们的入境旅游以及文化交流走出去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对中国的制度、文化以及人民的友好更加有信心,认同中国是最安全、便利的旅游目的地国家之一。近来,在我们不断推出更多的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后,一些外国网红、旅游者已经开始进入中国,但是与周边国家竞争压力还是越来越大的,包括韩国、日本、泰国、马尔代夫、印度等国家或地区都是强劲的对手。研究表明,一个美国或欧洲的中产阶级家庭可能需要四到五年才能旅游一次。也就是说,在某一个特定阶段内,全球能够选择旅游的人是有一定门槛的,如果他们去了日本、印度,可能就不会到中国来了,这就是目的地的竞争。所以,我们要充分“露脸”,也就是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只有不断“露脸”,才能有更多的人认识你、愿意与你交流。

我们要提升旅游方面的国际竞争力,就要重点关注入境便利性方面,进而让出境和入境两个方面的旅游都能够健康发展起来。也就是说,首先要恢复入境旅游的热度,充分发挥中国旅游的吸引力与竞争力优势;其次要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在风景、古建等传统旅游产品基础上,更加注重旅游产品体验中的情绪消费价值,比如人们越来越关注微度假的需求,在假期选择在城市周边的乡村里走走、住几天,促使环城市乡村拥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会,即推动乡村发展为度假综合体。

我们今天再规划一些景区的开发时,不能简单或盲目地建设,更多的是要注重建设未来城市遗产的目标。我们的城市发展要有自己的有国际影响力的IP,并且要重点强化IP的地方性。比如,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就可以成为北京这座城市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深圳近来也在研究如何进一步扩大华侨城主题公园的旅游产品供给,进而依托大湾区的整体布局,综合推动度假、文化遗产以及会展等功能的融合发展,使深圳成为世界旅游目的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桂林也要以“山水甲天下”为基础,加快转型发展成为世界级旅游休闲城市。

今天,我们共同分享了中国在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会。其中,挑战更多的是要根据形势推动政策的调整,而机会更多的是在文化输出或者发展入境旅游的过程中,通过旅游产品的开发、地方性文化的提炼转化,让更多外地游客或海外游客能够体会到中国众多旅游目的地城市的魅力,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有所收获,同时也进一步推动旅游业与经济的发展,促使旅游文化产业成为中国城市建设与发展新的动力源。我们相信,在党中央战略部署的指导下,在深刻领会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建设旅游强国、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基础上,实现我国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转型的伟大目标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