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水利局2024年工作情况总结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更新时间:2025-01 来源:网友投稿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水利局紧紧围绕水利现代化建设目标,立足本职,积极作为,扎实推进各项水利工作,在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保护、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支撑与保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情况及成效

(一)全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构建供水保障体系。河南汝南、安徽宿州、凤阳县、淮滨县等地实施了水厂扩建、闸口扩建、灌区改造、水库扩建等工程,增强了供水能力。商丘市东北片区城乡一体化供水、梁园区引黄调蓄等项目为城镇和农村供水提供了保障。河南省还开展了供水设施运行维护和灾后恢复重建专项攻坚行动,修复改建了70余处洪涝灾害受损的供水设施,解决了12.9万户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二是提升防洪保安能力。排查梳理河道乱占乱建、阻水斜坡、堤顶违章建筑等问题,累计整治65处。完成了省、市11条河道20公里重点河段行洪障碍物的排查、处置。排查城市易涝积水区13处,新建改建雨水管渠8.7公里、排水管网17.5公里,新增地表水位监测断面37个,全市排水防涝体系进一步完善。三是改善水生态、治水环境。制定了《南阳市河湖水域枯死水草杂物等清理专项行动方案》《南阳市2024年河流水面漂浮物打捞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扎实开展河湖水域枯死水草杂物等清理专项行动,累计清理整治河段169公里,治理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持续开展河道“清四乱”专项整治行动,共排查出问题线索29个,均已整改完成。常态化开展“四乱”问题督查检查,坚决杜绝问题反弹。

(二)加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一是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坚持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对市级主要涉及用水单位实行计划用水管理;开展了节水载体创建工作,建成省级节水型企业3家、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3家、节水型高校2家以及各类节水型单位60家;审批取水户取水水量41件次,批准水量3.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节约用水190万吨。二是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积极推进跨流域跨区域调水,配合省里设站总投资46.5亿元的引江济淮二期工程(淮南—亳州段)实施,该工程计划2025年完工,可从根本上解决淮河流域上游灌溉条件不足、人民群众生活缺水等问题,目前正在办理相关手续。三是深化水权改革。经平顶山市申报,国家发改委同意我市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验收工作,目前正在制定验收方案。稳步推进合同节水试点工作,市级合同节水试点企业共3家(续签1家、新签2家),县级合同节水试点企业共10家(续签7家、新签3家),累计推广面积达32.3万亩,每年节水计量745.8万吨,折合水价约768万元。

(三)提升水利行业监管能力。一是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持续开展全市河道非法采砂专项整治行动,共排查出非法开采问题线索25个,查处违规行为25起,处罚金额15万元。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管理的通知》,落实参建各方质量责任和主体责任。加强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全市共有14个在建工程项目获得质量检测资料备案凭证,30个水利工程竣工验收材料得到备案核实。二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深入推进水利领域放管服改革,按照全省统一部署,组织开展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规范工作。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修订完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规定和办事指南;简化下放审批权限,将中小型水库病险鉴定审批权限下放到县(市、区)。全面推行“标准地+承诺制”,实现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始终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扎实开展市委巡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七个专项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整治等工作。充分发挥党组主体责任、“一岗双责”、第一责任人责任和纪检组监督作用,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聚焦重要节点开展明察暗访活动10余次,以过硬作风保证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此处隐藏5299字,下载后查看---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计划,加强水资源管控。强化水资源约束,确保用水指标转化为实际用水量。加强计划用水与定额管理,严格执行超定额累进税率制度,对超计划用水者实施限制措施。推广农业节水技术,提高灌溉效率。对节约用水工作进行考核验收,表彰成绩突出者,对未完成任务者进行通报批评。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验区建设,确保按时完成任务。加大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力度,加强监督检查,依法征收税费。提高节约集约用水水平,加强高耗水行业监管,推动节水技术改造,加强水资源调度,优化水源调度方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二)坚持工程项目谋划建设举措,强化水利支撑保障。积极进行项目规划,完善水利工程项目库,科学安排项目布局,促进项目管理规范化,为项目落实创造条件。加快在建水利基础设施项目进度,加强质量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合格。提前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减少变更,缩短建设周期,提高效率,确保按时开工。强化项目监督管理,明确责任,细化措施,保证项目高效推进。加强协调沟通,明确分工,紧密协作,及时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问题,加大协调督办力度,定期督查重点项目进展,确保项目按期完成。

(三)加快治理水土流失,强化生态保护修复。开展土壤本底调查,全面了解土壤质量状况,建立土壤资源数据库,为科学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奠定坚实基础。编制完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精准界定并逐步调整优化生态保护红线范围,优化生态廊道布局和结构,致力于构建全域全类型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体系。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科学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全面完成营造林任务,同时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扎实推进沙化土地综合治理。

(四)加强水资源管理,为全市提供坚实保障。加强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控制用水总量,实施计划用水管理。强化高耗水行业监督,推进节水技术改造,创建节水型单位,提升居民节水意识,努力实现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制度,征收水资源费,建立取用水台账,做好巡查,依法查处违规取水行为,保障合法用水需求。对超许可总量的取水户,依法责令整改或吊销许可证,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强水资源调度,利用调配中心平台,为农业提供灌溉水源,支持乡村振兴。加大政策支持,争取资金,实施水源置换工程,改善供水保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