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区生态环境分局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美丽建设为统领,坚持问题导向,凝心聚力、全力以赴,持续推动辖区生态环境质量提升。
一、全区环境质量状况
2024年,全区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保持稳定,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也未发生因环保问题引起的群体性信访事件。水环境质量方面,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境内河流水质总体良好。大气环境质量方面,全年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PM2.5平均浓度为22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98.3%,辖区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方面,辖区环境噪声达到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Ⅱ类区要求,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生态创建方面,在省、市生态环境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区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协作下,2024年全力推进两山基地创建工作。
二、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大力治理大气污染。强化扬尘治理,开展施工工地、拆迁地块、裸露土地等扬尘污染源的经常性排查整治,狠抓工业源污染管控,指导75家涉气企业填报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组织开展路检路查、非道路移动机械、涉气工业企业排查等专项行动,完成250余辆柴油车的尾气抽测,抽测非道路移动机械110台,处置涉气企业违法排放5起,强化秸秆禁烧,深入开展秸秆禁烧巡查,全年无省级火点。二是致力提升水环境质量。以过境断面水质监测为重点,加大过境断面河流水质监测频次,切实监测水质变化情况,完成饮用水水源环境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的12个问题整改,巡查南头水库、南北河等180余次,雨后专项巡查入河排污口12次。三是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开展农村污水治理问题大排查大起底,印发《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行动方案》《全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排查整治技术指南》等文件,全年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巩固巡查100余次,开展水质监测15次,结果均符合要求。四是持续守护土壤环境。加强“一住两公”地块土壤安全监管,全面落实转变用地性质地块土壤污染风险场地调查,年内完成4个地块土壤调查,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持续推进辖区产废单位现场检查全覆盖,核查企业251家,提出整改建议370条。
---此处隐藏2781字,下载后查看---
三、2025年工作开展计划
(一)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稳定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深入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加强多污染物协同防治和区域精细化管控,深化群众“家门口”问题专项整治,确保环境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全国和全省、全市前列。滚动实施新安江生态保护提升三年行动,深化南北、东山等重点流域系统治理,梯次推进美丽河湖建设。源头精细防控土壤污染,统筹开展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强化固体废物综合治理,推进危险废物信息化监管,高质量建设省级“无废城市”。
(二)扎实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改。高位推动新一轮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交办问题及存量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用好区级领导包保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机制,按季度制定整改计划,明确各方责任,落实保障措施,确保2025年整改任务按时保质完成、长期整改任务达到时序进度。继续实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质量提升行动,常态化、滚动式开展整改“回头看”,及时查缺补漏,推动问题改彻底、改到位。常态化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视情组织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排查整治,坚决打好整改“主动仗”。
(三)着力加强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利用污染源自动监控、用电用能监控等科技手段,构建非现场执法监管体系,提高执法效能,推进排污口溯源整治,对经排查溯源确定保留的排污口进行规范化建设,推动全区化工园区健全环境应急三级防控体系,提升突发水污染事件应对能力,参加全市环境应急大练兵活动,提升突发环境事件防范应对能力。畅通信访渠道,持续做好12345信访工作平台、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管理平台信访办理,重点加强重复信访件办理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继续提高环境信访办理质量和效率。
(四)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力服务好全区重点项目,积极协调省市生态环境部门争取对我县重大项目的环保支持,科学合理的用好用活环保有关政策。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关。严格环境准入,严禁引入和建设国家产业政策限制、淘汰的项目,充分发挥环评审批杠杆作用,提升环评审批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积极推进排污许可制度。持续做好新增固定污染源的排污许可发证、登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