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卫生健康事业肩负着重要使命与责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为卫生健康领域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全会精神,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将卫生健康工作与国家发展大局紧密相连,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坚实的健康根基。借此机会,我谈几点体会。
一、以基层为核心,筑牢医疗卫生服务网底
(一)优化基层资源配置。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基层的资金投入和设备更新,确保基层具备基本的诊疗条件和服务能力。合理规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布局,根据人口分布、地理环境等因素,优化机构设置,提高服务的可及性。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定向培养、人才引进、在职培训等方式,提高基层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二)完善基层服务模式。建立健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提高签约服务质量,为居民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推广社区首诊、分级诊疗制度,引导居民合理就医,形成有序的就医秩序。加强基层与上级医疗机构的协作,建立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互补。
(三)提升基层管理水平。建立科学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机制,加强对服务质量、服务效率、群众满意度等方面的考核,激励基层人员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管理等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诊疗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此处隐藏2744字,下载后查看---
六、以共享为目标,凝聚健康事业发展合力
(一)加强社会动员参与。广泛开展健康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卫生健康事业,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健康事业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健康促进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作和社会联动,共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二)促进健康公平可及。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确保人人享有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推进医疗服务均质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健康关爱,为老年人、残疾人、贫困人口等提供特殊的健康服务和保障。
(三)推动健康产业发展。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培育壮大健康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加强健康产业政策扶持,完善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促进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强健康产业监管,规范健康产业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此次民主生活会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肩负起卫生健康事业的职责使命。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不断深化卫生健康领域改革,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健康服务,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