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在学习贯彻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举措,对于统一全党思想、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在进取中突破,于挫折中奋起,从总结中提高,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其中,“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GCD百年奋斗取得的一条宝贵历史经验。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GCD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GCD一直高扬的政治追求。人民至上,是中国GCD所形塑和践行的最根本价值观。总书记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百年来,中国GCD依靠人民建立了丰功伟绩,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同样要依靠人民。结合近期所学所思,我谈一谈对“人民至上”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理解。
---此处隐藏506字,下载后查看---
一、坚持人民至上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价值遵循
中国GCD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GCD人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GCD人的使命就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古人讲:“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党章明确规定,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因此,做为党中央领导下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还是要落实到“人民”二字,建设人民满意的生态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站在人民立场上,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放在工作首位,把人民群众满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一把标尺,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二、增进人民福祉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生态环境领域民生之患、民心之痛作为出台政策的出发点、落脚点,把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作为打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局面的突破口。我们要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充分发挥环境治理统筹牵头作用,全面推进系统化治水,对沿河排污口进行溯源整治,保持河流巡查常态化,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实现河流水质再改善完成水隐患问题的整改;实现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精准治理,构建“无废城市”,推动固废规范管理,助力产业转型;以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异味区域为排查重点,狠抓异味政治,还老百姓美丽的蓝天白云,持续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群众满意度。
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在工作中,我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