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大气污染治理的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和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中省市大气污染治理决策部署要求,推动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攻坚提升、全域改善,按照市政协2024年度协商计划安排,市政协副主席X带队,市人口资源和环境委员会、市民进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及相关部门,于10月中旬赴X区、X区、X县和X区对我市大气污染治理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10月下旬赴X、X对大气污染治理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考察学习。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大气污染治理决策部署要求,强化工作举措、精准靶向施策,各项重点工作任务有序推进,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以市委市政府文件印发了《X市2024年空气质量改善进位方案》,市级各相关部门、各县市区相继制定出台专项工作方案,推动任务落实落地。环保部门定期召开专题会和调度会,每日通报排名、发布预测预警和重大问题、提出针对性管控措施,推动攻坚行动走深走实。加快对X、X、X等企业结构调整,推动绿色转型。围绕重点领域网格化管控、重点时段24小时数据值守、涉气源全覆盖、严格管控烟火爆竹、强化工业企业监管、遏制臭氧污染等重点领域靶向精准发力,推动全市空气质量得到持续改善。发改部门印发了《2024年X市散煤治理“冬病夏治”专项行动方案》,加大散煤销售整治力度,落实冬季天然气和电力用量,将“双替代”工作纳入县镇村三级网格管理体系,完善清洁取暖监管体系;农业农村部门印发了《X市2024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方案》等文件,通过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宣传、争取项目资金、开展涉农领域专项督查行动、农药化肥减量、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工作,助力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工业和信息部门印发了《X市工业企业产业升级优化行动专项工作方案(2023-2027)》等文件,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落后产能淘汰,加速工业绿色转型升级,开展“散乱污”工业企业整治,坚持秋冬季错峰生产,稳妥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交通运输部门牵头实施车辆优化工程,推动全市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城管部门常态化开展城市清洗保洁和扬尘治理,落实“六个百分之百”措施。扎实开展餐饮油烟治理,实现信息化在线监测,精准破解大气环境污染与群众美好期盼不相符的问题。

截止目前,我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47,全国排名倒17,优良天数223天,PM2.5浓度42微克每立方米,六项污染物“四降两升”。

二、存在的困难和堵点

---此处隐藏3084字,下载后查看---

(一)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一是传统产业淘汰和升级并重。推动重点工业领域节能降碳和绿色转型,加快X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淘汰。引导具备改造条件的传统产业加强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提高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严控“两高项目”上马。加快存量涉煤项目落后产能退出,淘汰建厂时间久、工艺老化、能效利用水平低于国家基准值项目,加大新能源项目建设,及时补缺电力缺口问题。三是加快绿色产业发展。围绕低碳转型绿色发展要求,加快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稳妥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绿色制造,推动工业节能降耗,推进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设备、绿色数据中心、国家级能效“领跑者”和省级能效标杆企业的建设。

(二)破解焚烧秸秆污染问题。一是提高秸秆综合利用价值。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培育一批规模大、技术先进、带动能力强的秸秆综合利用企业,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大力发展秸秆工艺草编、发电供暖等附加值高的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提升秸秆综合利用的积极性。加大科研投入,重点研发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基料化综合利用的新工艺、新装备,让秸秆变废为宝,由“不敢烧、不能烧”转向“不舍得烧”,由源头解决焚烧隐患。聚焦临渭、富平、蒲城、大荔、华州等玉米种植重点区域,积极争取中省深耕项目支持,加大市县资金配套,强化舆论正向引导,支持鼓励群众深翻深耕,切实解决耕种与禁烧的矛盾。二是健全焚烧巡查监管机制。建立智慧巡查监管体系,统筹消防、公安、应急、环保等现有资源和视频监控系统,做到辖区秸秆禁燃全天候全覆盖。健全责任巡查监管体系,紧盯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污染天气),严格落实市县巡查、镇(办)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包联到户到地块的网格化监管工作机制,完善督查巡查监管体系。建立全市统一的督查奖惩工作制度,明确措施和任务要求,进一步做好秸秆禁烧工作。三是做好“禁限”合理管控。提高秸秆“还田”“离田”率,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推广秸秆捡拾、打捆的机械设备,支持秸秆收储运专业合作社发展,保持农户、收储运输环节、综合利用企业等各方合理的经济收益。探索根据地理位置、气象条件等因素,合理划定秸秆禁烧、限烧区域,强化市县分析研判,探讨在空气质量、气象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分区域、分时段、有计划地做好限烧区域的秸秆焚烧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减轻秸秆焚烧对空气质量、交通安全带来的影响。焚烧秸秆可以快速杀灭杂草种子和部分病虫害,还可以增加土壤孔隙度、提升土壤的活力,在大规模机械化深翻未实现的情况下,对秸秆残楂和杂草“禁烧”应合理考虑农民的实际需求。

(三)持续推进清洁取暖。一是多途径降低农户清洁取暖成本。实施取暖季差异化电价策略,完善峰谷分时价格机制降低电采暖成本,给予“低保户”“五保户”等特困人员最高标准补贴,激发用电取暖意愿。二是提高农宅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和建筑气密性,提高农宅热舒适性,降低能耗与运行成本,保证温暖过冬。三是合理规划布局,提高天然气覆盖率。在城郊村、常住人口较多的地方优先推广“煤改气”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实施阶梯气价和峰谷价格,减轻运行负担。加强壁挂炉、暖气片等天然气取暖设备监督检查力度,保障用气安全。四是提高现有资源利用率,满足农户取暖需求。在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农村,采用生物质户用清洁炉具取暖,推行清洁型煤配合节能环保炉具,制定过渡性兜底政策,如限时替代、限定用煤方式等做法。实行洁净型煤供应特许经营,建立点对点供货平台和全覆盖供应网络,坚决杜绝使用散煤;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相关能源企业合作,解决光伏板投资和运维问题,将农村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四)加快工业余热利用。我市目前有渭化、陕化、蒲化3家大型煤化工企业及5家大型发电企业,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循环冷却水,目前循环冷却水均通过凉水塔、风机以水汽蒸发的方式进行降温,既浪费能源也浪费资源,同时大量蒸发的水蒸气提高了空气湿度,为PM2.5生成创造了条件,增加了区域PM2.5污染程度。建议对产生大量余热的企业建设余热回收装置,回收余热用于企业生产或周边居民供热,在节能减排的同时,有效降低PM2.5生成条件,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

(五)加强全过程监管。一是提升污染源治理水平。强化源头控制,对污染源排放量较大的企业进行深入治理,实行重点排放源排放浓度与去除效率双重控制。二是健全扬尘标准化管控机制。强化对建筑工地扬尘治理监督管理,突出项目扬尘治理措施费的足额拨付和日常使用监管。全力推进渣土车更新替代,加强渣土车与县市两级数字城管平台联网工作,实现拉运全程实时、在线、统一管理。三是提高面源污染治理水平。健全完善联防联控机制,开展餐饮油烟第三方检测,依法推进烟花爆竹禁燃禁放工作。四是提升交通运输污染治理水平。推动构建中心城区一级公路环线建设,通过环线分流过境交通,实现路网街接转换。推动结构运输清洁化,力争煤炭、钢铁、水泥、焦化、电力等大宗物料运输企业安装门禁和清洁运输。加快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淘汰更新。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快中心城区公共领域车辆淘汰更新,大力推进充电桩建设,制定出台新能源车辆补贴政策,不断提高新能源车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