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X省2024年义务教育新课标新教材培训会心得体会

更新时间:2025-02 来源:网友投稿

变革是一切事物不可阻挡的规律。教育改革亦是如此。得知义务教育教材要变的消息已经有半年有余了。看到网络上关于新教材的预热及讨论,听到周围同事们对于教材变动的疑虑和困惑,我也不自觉地对新教材充满了期待和恐慌。期待的是新教材能够更好地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服务,使新课标的要求更好地得到落实;恐慌的是自己无法深入理解教材变化的精妙,从容地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开展新教材的教学工作。

正在我焦虑迷茫之际,非常幸运地接到了参加X省2024年义务教育新课标新教材(小学语文)培训会的通知。8月1日下午,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抱着虔诚求学的态度,赴X市参加了由X省教育厅、X市教育局、人民教育出版社、读者出版集团联合主办的为期1天半的培训,感觉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受益匪浅。现从以下三个方面分享我的收获:

一、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新教材修订意义重大

8月2日上午,省教科所的X所长以《守正创新,知行合一》为主题,为我们深入解析了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材修订的思路与教学改进的途径。针对新课标落地后一线老师们陷入“核心素养”“任务群”等概念丛林,无所适从的问题,X所长和我们亲切对话,从概念解析入手,让我们明白了新课标的育人方式和理念,又从方法和途径上指导我们如何做到“守正创新”。

X所长引用温儒敏先生《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以一带三”》文章中“语文课程改革并非颠覆式革命,教育有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的观点,引导我们深入理解语文教材育人方式“老”与“新”相互融合的特点,让我们明确了语文课程改革的目的。针对以往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和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是否相脱离的问题,X所长强调“核心素养”是由“三维目标”进阶而来,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之间是“以一带三”的关系,即以语言运用带动文化自信、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对于“以一带三”怎么带的问题,X所长也从先精读,再延伸;用好统编语文教科书;各学段各年级的教学要求、标准和梯度要尽量清晰三个方面做了详细解读。此外,X所长在单篇、单元与任务群的教学方面,也从三者的概念、三者之间的关系、价值和功能方面做了解析,还传授了单元教学的基本步骤、实施流程。为我们用好新教材,落实新课标,切实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供了思路。

对于我们急切想了解的新教材的特点,X所长也从七个方面做了详细介绍:一是充实调整三大选文(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化教材的育人功能;二是优化全书框架结构,增强教材的整体性;三是全面落实任务群要求,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四是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突出教材的进阶性和衔接性;五是精选选文文本及注释,确保准确科学规范;六是落实减负政策,精简相关内容;七是美化插图和封面,发挥教材美育职能。概括来说,新课标强调了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提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目标,新教材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增加了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内容,同时强化了阅读与写作能力的训练。

---此处隐藏4657字,下载后查看---

5.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及时做好反馈和指导

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教师不仅要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还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习惯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同时,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调整和完善能力。

6.加强家校合作,建立良好沟通机制

教师应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沟通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话联系等方式,了解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本次新课标新教材小学语文培训,对我来说是一次十分宝贵的学习机会。它不仅让我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得到了全面提升,更让我对未来的教学工作充满了信心和期待。我将以此次培训中的所知所思为契机,不断学习和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合理规划自己的教学工作,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切实把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放在心中,抓在手上,做学生学习的良师益友,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书写意义非凡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