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行政复议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5-02 来源:网友投稿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监督工作计划安排,监察司法委围绕**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以行政复议工作为着力点,以法治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为落脚点,扎实开展监督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开展调研情况

监督调研紧扣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助力“三个一号工程”的部署要求,采用“三跨三联”方式突出重点、务求实效。

一是跨层级联动。市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先后赴市司法局和鄞州、慈溪开展实地调研,与部分区(县、市)人大联动开展调研,走进潘火、匡堰等地工业园区倾听企业家意见,走进东柳街道听取小微企业、工商户和新业态经营者呼声,将情况摸清、将问题搞准,提升调研精准度。

---此处隐藏3116字,下载后查看---

(三)基层依法行政问题还比较集中。法治政府建设难在基层,问题也集中表现在基层。一是基层执法被纠错率高。在征迁、拆违等某些领域中,越权执法、违反法定程序执法以及简单粗暴执法等问题还时有发生,辅助人员执法不文明不规范现象较为多见。近两年来,全市行政诉讼败诉、行政复议直接纠错案件中,乡镇街道占比最高。二是基层执法适应性弱。基层依法行政能力还不能很好适应经济社会的多元化发展,特别是对新领域新业态的监管不够细致,比如在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关系的监管和处置中,由于顶层设计滞后,有些规定不够细致、明确,导致基层在执法中无所适从,影响执法质量。三是基层执法说理性差。部分行政执法文书对法理、事理的详细阐述不够,未能形成逻辑自洽,对行政相对人的说服力不强,引起行政争议。

四、下步工作建议

(一)在提升行政复议改革成效上再接再厉。一要提升行政复议可感度。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民生领域办理好、宣传好一批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行政复议典型案件,通过行政复议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和幸福感,促进政府与民众相互理解,引导群众主动通过行政复议路径解决纠纷、维护权益,促进社会治理法治化。二要提高行政复议监督刚性。推动行政复议监督效能充分延伸,以有效举措强化行政复议决定的有效执行,避免群众“赢了案子得不到实惠”。持续推进“以案治本”,综合运用各类手段将问题和压力溯源传导给行政执法机关和一线执法人员,通过制发行政复议意见书、建议书的方式督促改进工作。三要加强行政复议合意型机制建设。加强各类调解衔接联动,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探索和规范调解类型与方式,持续推进行政复议案件全过程调解,促进行政争议的实质性化解。四要配强行政复议队伍力量。加强与编委等部门的对接,通过多种方式充实复议工作力量,确保专编专用,加快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担当精神硬、力量配备足的复议工作队伍。

(二)在提升法治营商环境美誉上创新创先。一要持续健全法治化营商环境制度体系建设。常态化组织开展涉营商环境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清理,加大对相关法律法规、公共政策的宣传落实力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畅通和丰富公众意见反馈渠道,提高涉企相关政策文件的适配性可操作性。二要持续深化公平公正行政理念。真正了解掌握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实际需求,加大支持帮扶力度。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数字化改革水平,推进全领域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掌上通办,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许可,降低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成本,进一步打破制度屏障和壁垒,提高办事便捷透明、公平公正水平。三要持续提升能动服务水平。加强包容审慎监管方式的应用,加快制定完善“首违不罚”事项清单,保障涉案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让执法兼具力度与温度,做到情、理、法有机统一。逐步建立企业合规行政激励机制,探索政府“服务型监管”模式,加强企业事前行政合规指导,护航企业健康发展。

(三)在提升基层依法行政水平上聚焦聚力。一要着力增强行政程序执行刚性。更加精准把握行政目的与行政程序的平衡,不断强化行政执法的程序性、公平性、合理性、文明性,确保行政执法权规范透明运行。重视基层合法性审查工作,增强行政行为说理性,避免任性执法、过度执法。二要大力提升执法辅助人员素养。以加强执法辅助人员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为切入点,明确辅助人员执法界限,加强常态化培训,完善责任制考核,切实提升辅助人员的能力素质,带动基层整体依法行政水平提高。三要努力适应行政执法改革要求。要持续深入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有效推动基层和部门执法高效协同配合,避免重复执法、多头执法;要加强对新领域新业态有关法规、政策、机制的研究,加强审管罚督各环节的衔接,提高新领域新业态的依法服务监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