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上,我们要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缩小“三大差距”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深化落实省委十五届六次全会部署要求,忠实践行“八八战略”,以“千万工程”牵引缩小“三大差距”,努力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加快打造“重要窗口”、奋力谱写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以“千万工程”牵引缩小“三大差距”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
这是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实际行动。总书记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就高度重视缩小“三大差距”、推动共同富裕,把“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等纳入“八八战略”,亲自擘画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扎实推进山海协作、为民办实事等重大举措,引领浙江探索走出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打造“重要窗口”、奋力谱写新篇章等重大使命,明确要求浙江“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全国是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中央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明确要求浙江2035年基本实现共同富裕,这比全国提前15年,是对浙江的信任,实质上是要求浙江在推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探路先行。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批示要求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积极探索以“千万工程”牵引缩小“三大差距”的现实路径,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这是着力破解高质量发展新的“成长的烦恼”的现实需要。2023年,总书记考察浙江时指出,浙江发展面临的资源要素缺乏、发展动能减弱、发展空间受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依然存在,不亚于当年“成长的烦恼”。新的“成长的烦恼”,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三大差距”是这一问题的现实表现。新征程上,我们要聚焦山区海岛县、农村农民等重点难点,精准谋划对策举措,不断打开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
---此处隐藏4205字,下载后查看---
着力打造诗画浙江和美乡村,在推动乡村宜居宜业上取得新突破。坚持硬件与软件、塑形与铸魂、物质与精神、风景与风尚共抓,推动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让农村居民就地享受现代文明生活。一要持续提升乡村风貌。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厕所整治建设水平,深入推进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打造整洁美丽的乡村风貌。要防止大拆大建、拆旧建新,注重保留乡村风貌。二要开展人文乡村建设。要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繁荣乡村文化,推进移风易俗,让现代文明理念在乡村深深扎根。加强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更好传承活态的乡土文化。三要深化乡村治理。乡村是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情况最复杂、最考验基层治理能力的。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自治、德治、法治、智治“四治融合”,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产生,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着力推进城乡规划和基础设施一体化,在夯实城乡融合发展基础上取得新突破。一要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坚持城乡规划建设“一盘棋”,深化“多规合一”改革,持续优化城镇和乡村空间规模、布局和结构,一体推进城乡水网、充电网、通信网、物流网等体系布局,努力实现城乡同规同网、同质同标。二要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推进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是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加快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
着力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青年入乡发展,在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上取得新突破。城乡融合发展最核心的是人的自由流动,当前人的自由流动还面临不少政策和机制的制约。要着眼有效破解“人、地、钱”问题,构建有利于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体制机制,促进城市资源要素有序向乡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一方面,要让进城农民“融”得进来。深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改革,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解决好农民到城市里不愿来、来不了、落不下、服务不好等问题,切实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消除农民进城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要让入乡青年“入”得顺畅。大力推广安吉“青年入乡”经验,不断拓宽青年入乡、农创客入乡路径,积极培育现代“新农人”,强化青年入乡“引育用留”全链条政策供给,持续吸引人才回归、资源回乡、项目回流。
着力健全城乡就业创业体系,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上取得新突破。要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以产业促就业、以创业带就业,打响“就业创业在浙江”品牌,推动“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促进城乡居民稳定增收。一要积极稳定和扩大就业。大力支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拓宽灵活就业等渠道,全域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二要强化低收入农户就业帮扶。大力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优先保障农村半劳动力、弱劳动力农户就业,积极推进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让更多低收入群体在家门口就业。
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在增进全省人民民生福祉上取得新突破。紧扣“基本公共服务”和“一体化”两个关键词,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有序高质量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普惠可及。一要全面总结推广“一市三县”试点经验和做法。2023年以来,舟山市和淳安县、龙游县、景宁县开展了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试点,成效非常显著。要加快推广30项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试点经验清单,研究制定出台深化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指导意见,积极探索基本公共服务规划布局、服务标准、设施建运、政策制度等一体化的有效路径,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公共服务配置机制。二要抓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和民生实事项目。按照“群众普遍有感有得”,抓紧谋好2025年十方面民生实事,确保公共服务“七优享”和民生实事项目建设标准和质量,切实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