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理念转化为行动,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25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包括“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其中一项具体工作是“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此前,在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需总结成绩和经验、分析研究新形势,以创新思维和扎实行动,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具有全球影响和战略意义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后提出的第一个全球性、大规模、全方位国际经济合作倡议,共建“一带一路”经过多年来的务实推进,已取得显著成效。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彰显战略远见,意义非凡。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主要路径,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近年来,中国不断放宽外资准入,2024年版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减至29条,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实现“清零”。截至2023年底,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在189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企业4.8万家,其中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设立境外企业1.7万家。从理论上讲,境外企业收益再投资占比提高,可以从一个侧面体现投资增值能力,反映企业对“一带一路”长期投资的意愿和信心。2023年,中国境外企业的经营情况良好,近七成企业盈利或持平,当年收益再投资784.6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44.2%。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支撑,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重要实践平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标。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经济系统同外交系统耦合,更好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未来,中国将进一步传承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通过积极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开展务实合作项目、支持民间交往等,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
---此处隐藏4290字,下载后查看---
共建“一带一路”是一项系统工程,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其系统性更加突出。不断拓展更高水平、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共赢发展新空间,必须重视做好相关方面的统筹谋划。
统筹深化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和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这些年来,“硬联通”领域每年都有标志性项目落地或取得重大进展。共建“一带一路”以“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为基本架构,加快推进多层次、复合型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为促进经贸和产能合作、加强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发挥了重要作用。2023年10月,中国和印尼共建“一带一路”的金字招牌——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2024年12月,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铁路项目启动仪式举行。中吉乌铁路是三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标志性工程,将大大改变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在地理发展条件方面的约束。“软联通”可引入各方普遍支持的规则标准,倡导对接国际规则标准,鼓励发展中国家采用适合自己的规则标准。“心联通”有助于打造更加紧密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例如,2024年6月,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泰马跨境铁路班列在重庆启程,将促进通道沿线地区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和产业联动。2024年被确定为“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通过举办教育、文化、旅游、体育等领域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我国与东盟国家的人文交流合作。把“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把“软联通”作为重要支撑,把“心联通”作为重要基础,将进一步促进互联互通走深走实,实现发展联动和成果共享。
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建设。共建“一带一路”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聚焦消除贫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让合作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如果说重大标志性工程像是动脉血管,那么“小而美”民生项目就像是毛细血管,两者统筹推进,可以更好增强共建国家民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增进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广泛认同。民生连着民心。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普遍缺乏推进工业化、现代化的职业技能人才。目前,中国已在亚欧非三大洲合作建成30余个鲁班工坊,学历教育累计培养学生近万人,实施职业培训超过3.1万人次。鲁班工坊建设坚持需求导向,在共建国家开设了工业机器人、新能源、物联网等70多个专业,帮助更多年轻人实现就业。实践证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仅要“通路”,更要“通心”。有温度的民生项目是最通民心的,是最有效力最能够实现共振的。
统筹巩固传统领域合作和稳步拓展新兴领域合作。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需要优化存量、创造增量。如果把传统领域合作比作存量,那么新兴领域合作就可以说是增量。D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继续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强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能源、税收、金融、减灾等领域的多边合作平台建设。数字经济时代,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离不开数字赋能。2024年,中国与新加坡数字政策对话机制首次会议就数据跨境领域合作展开交流,双方将通过机制建设,便利企业数据跨境流动,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当前,人工智能正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2023年10月,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愿同各国加强交流和对话,共同促进全球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安全发展”。此外,绿色、健康等也都是共建“一带一路”极有发展潜力的新兴领域。就健康丝绸之路而言,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也是世界传统医药的典型代表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展现出丰富的多元价值。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在中医药领域的国际合作有序发展,有关部门印发了《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21—2025年)》。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推动进口和出口、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双边贸易和双向投资、贸易和产业协调发展,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必将创造更多发展机遇和更大发展空间,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全球共同发展提供更多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