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党课:做深做实基层监督,确保严的基调一贯到底

更新时间:2025-02 来源:网友投稿

基层监督是D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基层监督是推动全面从严治D向基层延伸、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有力举措。D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要求“深化基层监督体制机制改革”。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强调,完善基层监督体系,优化基层纪检监察机构设置,统筹用好县乡监督力量,推动加大基层监督办案力度。纪检机构要积极探索提升基层监督质效的方法路径,构建基层监督“一盘棋”工作格局,推动基层监督力量整合、程序契合、工作融合,实现基层监督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将监督成果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一、当前基层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思想认识层面。就纪检组织来说,专兼职纪检干部和基层纪检监督员对监督工作的认识不够深刻,未能从讲的高度去看待监督工作的属性,未能真正将监督工作作为首要职责、第一职责去履行。有的还认为日常监督过于宽泛,成绩不易量化、不好评价,思想上不太重视,缺乏工作主动性。不论是监督者还是被监督者,普遍都对监督心有疑忌,导致信心不足。

(二)操作方法层面。纪检干部、纪检监督员开展监督工作方式方法较为有限。一是不知道去监督什么,不理解监督的根本任务、价值取向和监督重点。二是监督方式方法不多,仍局限于查阅资料、列席会议、谈心谈话、约谈提醒等少数几项措施,日常监督、长期监督的有效方式方法不多。三是推动源头治理不到位,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解剖麻雀不够,提出的治本之策不多。四是将制定文件、下发方案、部署工作等同于工作落实,跟踪问效不够。

---此处隐藏3404字,下载后查看---

(一)推动“体系建设”,确保监督同向发力。纪检组织要把推动健全D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作为当前重要的任务,协助各级D组织完善符合本单位特点的监督体系工作方案,推动完善监督体系,压实D委的全面监督、纪委的专责监督、D支部的日常监督、工会的民主监督、业务部门的职能监督以及审计监督、财会监督,将各类监督上下贯通。定期召开反腐败协调小组会议,督促召开监督工作协调小组会议,召集各监督主体进行工作报告和信息互通,跟踪各监督主体推进和落实年度监督工作计划情况和各项具体工作节点完成情况。

(二)建强监督队伍,确保监督基础稳固。建立纪检专兼职干部、纪检监督员资格准入制度,做好能力认证和资格测评工作,将素质高、管理经验丰富、业务素质强、沟通协调能力强、责任心强,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坚持原则、敢于斗争,善于发现问题并的干部选进来,配备到基层纪检监督员队伍。纪检监督员一经选用由省公司颁发聘书,聘期一年,人员数量、工作范围保持相对固定,年度内原则上不得调整,遇特殊情况缺员后要及时等额补充人员。同时,建立纪检监督员退出机制,将不能胜任纪检监督工作的监督员及时末位淘汰,不断激发队伍的活力。

(三)盯牢“关键少数”,确保监督精准聚焦。纪检组织监督的对象、内容、领域,量大面广、点多线长,要找准监督的切口、把准监督的重点,通过支点撬动全局。聚焦领导干部(包括区县支撑服务中心经理)这个“关键少数”,特别是一把手这个少数中的少数、关键中的关键,通过经常性约谈提醒把监督责任与主体责任贯通起来,推动“一把手”把领班子、带队伍体现在日常管理监督中,通过咬耳扯袖、红脸出汗,使D员干部时时感受纪律约束性。

(四)强化激励考核,确保监督热情激情。建立对纪检监督员的考核评价机制,对纪检监督员工作进行“月度+年度”考评,对各单位纪检监督工作进行年度综合考评。实行奖励激励制度。以纪检监督员月度评分为基准,全省大排名,每月得分前20%给予500元奖励,中间60%给予300元奖励,后20%给予200元奖励。得分不及格(60分以下)不予奖励。实行限额保障制度。省公司对纪检监督员实施下现场住宿、用车、差旅限额报销制度,各单位按月度人均500元总额标准据实报销。省公司年度“两优一先”评选中,各单位可择优推荐上报“优秀纪检监督员”1名。

同志们,基层是贯彻落实D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深化基层监督,必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拿出态度、加强指导,通过压实责任、凝聚力量、强化协同等方式,推动基层监督融合叠加,释放更大效能,确保严的基调一贯到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