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骨干力量。近年来,我县坚持把村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选好配强村级班子,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围绕选拔、培养、管理等方面完善举措,着力提升村干部能力素质,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
但从调研情况来看,村干部队伍建设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后备干部储备不足。随着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或流向城市,农村人才流失严重,导致村干部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我县34个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共254名,其中村干部的平均年龄为42岁,高中及以上学历46名占18%。尽管在年龄和学历上比上届有所提高,但文化水平相对偏低,特别是高中及以上学历较少。此外,随着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异地求学的高校毕业生不愿意返乡,导致村级后备干部储备严重不足,影响了村级干部队伍建设。
二是专业素养能力提升有待提高。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客观上要求村干部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组织、领导能力,但有的村级干部在谋划发展时因循守旧、按部就班,对如何挖掘资源潜力,创新发展路径,引领群众共同致富上思考不深、办法不多。比如有的村习惯“守摊子”,没有依托良好区位优势去发展特色产业等。
---此处隐藏834字,下载后查看---
三是存在纪律规矩不严的问题。总体上看,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全体党员覆盖,越来越多的村干部纪律规矩意识在不断增强。但仍然有的村干部纪法意识淡薄,比如有的村级干部对制度规矩缺乏敬畏之心,执行制度时做选择、搞变通,落实财经纪律及议事决策规则不到位、党务村务公开不及时等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甚至还有个别村干部参与聚众赌博,沾染不良社会习气。有的党内政治生活不规范、不严肃,“三会一课“制度流于形式、质量不高,流动党员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等。
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必须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要求,坚决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树立系统思维,补齐弱项短板,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村级干部队伍,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谈以下三点建议。
一是注重源头培养,加强村干部队伍储备。注重把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具有一定能力的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党员中的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干部。全面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注重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经商返乡人员、大学毕业生、**军人等选树培养储备村干部后备力量。以乡镇为单位,对本乡镇未就业大学生、**军人、致富带头人等人员进行分类摸排统计,建立村干部后备库,压实乡镇党委的主体责任,每年至少发展1名年龄轻、学历高、威信好的党员,逐步解决选人难、用人难的问题。
二是加强教育培训,补齐能力素质短板。要以乡村振兴作为主战场,全方位加强村级干部的能力素质锻炼,锻造一支可堪重用、能担大任的村级干部队伍。要加强专业能力培训,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坚持“线上+线下、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组织村级干部外出学习考察,定期邀请基层党建、畜牧养殖、市场经营等领域专家实地指导、专题授课,建立村级组织结对联建、传帮带等机制,推动互学互鉴、整体提高。按照“县统筹、乡实施、村覆盖”的原则,全方位开展综合培训,全方位学习乡村振兴、村级集体经济、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助推村干部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提升能力。
三是突出建章立制,强化权力运行监督。规范村级权力运行,是增强村级组织公信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治本之举。要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强化村级干部纪法意识和行为约束,确保权力始终在为民服务的轨道上运行。要强化制度约束,加强村级干部纪法教育、廉政建设,建立健全村级事项决策、村级“三务”公开、村级工程项目管理等制度,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扎紧管理监督的制度“笼子”,推动村级事务更加公开透明。要深入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扎实推进巡察向村一级延伸,对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村专项督察,着力纠治一批典型问题、查处一批反面典型,深化拓展以案促改、以案促治、以案促建,促使村级干部干净担当、既勤又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