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就业政策推进存在薄弱环节。在落实就业优先政策过程中,对新兴就业形态的扶持政策宣传广度不够,覆盖企业仅达到应宣传企业的60%,与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目标存在差距。具体表现为线上宣传渠道拓展不足,线下宣传活动组织频次较计划少了30%。根源在于对就业市场新变化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主动适应新形势的意识。这可能导致部分新兴就业群体无法及时享受政策福利,影响就业市场的健康发展。改进措施为高站位科学谋划宣传方案,高质量高效推进宣传活动开展,高标准严格落实宣传效果评估,确保就业政策全面覆盖。
2.社保政策执行力度不足。在推动社保扩面工作中,对中小微企业的参保动员工作浮于表面,参保率较预期目标低15%。例如,实地走访企业数量仅为计划的70%,对企业的参保困难了解不够深入。这反映出工作缺乏啃硬骨头的决心,对社保政策全面覆盖的责任感不足。潜在影响是社保基金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部分职工权益得不到保障。改进措施为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调研,制定针对性的参保激励措施,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推进社保扩面工作。
二、服务群众方面
3.服务群众的主动性不够。在办理人社业务时,对前来咨询的群众解答不够耐心细致,群众满意度调查显示有20%的群众表示解答未能完全满足需求。具体表现为解答问题时有时急于结束对话,没有充分站在群众角度思考。根源是群众意识有所淡化,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可能导致群众对人社部门的信任度降低,影响部门形象。改进措施为加强服务意识培训,建立群众反馈机制,及时改进服务质量。
---此处隐藏5147字,下载后查看---
17.决策的科学性不足。在制定人社工作年度计划时,缺乏充分的调研和数据分析,计划中的目标设定与实际资源和能力不匹配,有30%的目标在执行过程中发现难以实现。例如,对就业岗位增长的预测过于乐观,没有考虑到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这反映出决策缺乏严谨的科学依据,缺乏高站位科学谋划能力。潜在影响是计划执行受阻,资源浪费。改进措施为建立决策前的充分调研和数据分析机制,邀请专家参与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18.决策效率较低。在处理一些紧急的人社事务决策时,如应对突发的大规模失业事件,决策过程烦琐,从事件发生到决策出台平均需要5天,而其他地区平均为3天。这是因为决策流程不够简化,缺乏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决策的机制。这可能导致错过最佳处理时机,影响社会稳定。改进措施为优化决策流程,建立应急决策快速通道,提高决策效率。
十、监督管理方面
19.对下属单位的监督管理不够严格。在对基层人社服务站的工作监督中,发现部分服务站存在违规操作现象,如社保补贴发放审核不严格,有10%的补贴发放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为监督检查的频次较少,对发现问题的整改跟踪不到位。这是因为监督管理意识不够强,缺乏高标准严格落实的态度。潜在影响是损害群众利益,影响人社部门的公信力。改进措施为加强对下属单位的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建立问题整改跟踪台账,确保工作规范。
20.内部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在对人社部门内部权力运行的监督方面,存在监督空白地带,例如在一些项目资金分配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资金分配的合理性存在一定风险。这反映出在制度建设上不够完善,缺乏全面监督的意识。这可能导致权力寻租等腐败现象滋生,影响部门形象。改进措施为完善内部监督制度,明确监督主体和监督内容,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全过程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