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总结

更新时间:2025-02 来源:网友投稿

2024年,全市上下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系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以“突破万亿”的决心,以开展“百日攻坚”行动为抓手,坚定不移抓发展、促改革、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平稳向好态势。预计202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25.35亿元、增长6.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50.7亿元、增长4.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建筑业总产值1645.86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3711.32亿元、增长6.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15.81亿元、增长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2万元、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万元、增长7.1%。主要工作和成效如下:

一、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发展韧性不断增强

(一)政策落地见行见效。出台一季度经济社会“开门红”“开门稳”措施32条、一季度工业经济稳定运行措施12条、招商政策文件5份等系列政策措施,全年兑现惠企政策资金554.57亿元,制造业贷款余额985.91亿元,新增“四上”企业402家,经营主体总量达到86.81万家。持续开展“五跑”活动,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238.5亿元,专债项目201个、资金518.7亿元,专债金额居全省前三、创历史新高。

(二)消费潜力逐步释放。积极开展“全民乐购·焕新生活”消费品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活动,延续和优化消费品以旧换新和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等政策,累计发放补贴1.37亿元,预计分别拉动全市限上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增长20.5%、15.5%,限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增长24%、26%。深入开展文旅消费提升年活动,举办各类体育赛事273场、文旅活动437场,商业街区、旅游出行强劲复苏,全年吸引游客1.65亿人次,实现游客旅游总花费1600余亿元,分别增长18.5%、20.2%。

(三)项目攻坚增速提质。深入开展“百日攻坚”行动,持续落实“六维服务”项目推进和领导帮扶等机制,累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用电、用地等问题2500余个,306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00.65亿元、超序时7.12个百分点,630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91.1亿元、超序时9.1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循环利用项目、固废处置及环保提升改造项目等950个项目开工建设。实施特色产业链招商行动,成功举办信息技术产业项目成果对接会等各类招商活动500余场次,新签约项目2400余个、总投资5855.12亿元。

二、转型升级稳步推进,产业质效持续提升

---此处隐藏2388字,下载后查看---

(一)民生保障有力增强。全面完成为民办实事项目810个,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职工基本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226.57万、126.72万、108.72万、54.29万和72.5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12.83万,参保率99.58%。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658场,预计新增城镇就业3.5万人,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910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200人。“保供稳价”扎实推进,更新粮食应急供应网点75家,储备稻谷36万吨、动态大米5650吨、启动平价商店运行机制,减轻市民“菜篮子”负担474.38万元。

(二)公共服务持续完善。优质教育均衡发展,36个教育领域补短板项目已建成,市中小学综合楼项目加速推进,全年新增学位3.7万余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5.74%。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新增名师工作室32个、名校长工作室15个。医疗服务再上新台阶,新增96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等级评审、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创建有序推进。“一老一小”不断完善,新增养老服务场所180家、养老床位2150张,累积托育机构270家、托位2.68万个。

(三)社会治理高效有序。深入推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全面排查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燃气、非煤矿山、危化、工贸、消防、景区景点等安全重点行业领域,消除1380余项重大安全隐患;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排查矛盾纠纷9.1万件、化解率达98.9%;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全市信访总量7500余件次、同比下降29.8%;有效处置223个楼盘风险化解;出台《促进增收节支措施》,争取债券资金540.63亿元、置换债券90.93亿元,继续保持为债务“脱红”地区。

虽然2024年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动能还不够强,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占比不高,大项目、好项目不足,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优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保障供给仍显不足,营商环境与市场主体期待还有差距等等。

2025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收官的关键一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编制的基础之年。全市上下要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奋力在中国式现代化振兴发展中展现作为、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