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贯彻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整改措施落实情况
(一)强化理论武装,提升政治素养。持续深入学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个人自学等方式,全年累计开展集中学习20余次,个人撰写学习笔记5万余字。积极参加各类专题培训,其中参加市委组织的专题研讨班3次,进一步加深了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把握。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自觉运用党的理论指导应急管理工作实践,如在制定年度应急管理工作计划时,充分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使计划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
(二)加强作风建设,增强服务意识。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全年精简各类文件25%,压缩会议时间30%,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基层一线。深入企业和社区开展调研,全年累计走访企业100余家,社区20余个,收集并解决实际问题50余个。在安全生产执法检查中,坚持服务与执法并重,帮助企业排查整改隐患,受到了企业的广泛好评,企业对执法满意度达到了90%以上。
(三)落实责任担当,提升工作质效。全面落实应急管理工作责任,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组织修订了XX市总体应急预案和15个专项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30余次,参与演练人数达5000余人次。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新增专业应急救援人员100名,充实了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物资种类增加了20%,有效提升了应急处置能力。在应对去年的几次较大规模的暴雨洪涝灾害中,能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科学调度救援力量和物资,及时转移安置群众3万余人,实现了人员零伤亡的目标。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此处隐藏5944字,下载后查看---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一)强化理论武装,提高政治站位。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制定系统的学习计划,深入学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每月至少安排2天时间进行集中学习,每天保证1小时的个人自学时间,撰写学习心得和体会,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同时,每年撰写不少于4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将理论学习与应急管理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二是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关注国内外政治形势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动态,加强对政治理论和政策法规的研究,提高对政治风险和意识形态问题的识别能力。定期组织全局党员干部开展政治形势分析和意识形态专题学习,每季度进行一次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的培训和测试,增强全体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和政治素养。建立意识形态风险预警机制,每月对可能涉及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识形态风险点进行排查和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置潜在问题。三是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确保党中央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在XX市落地生根。建立健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按时保质完成。每年初制定详细的工作任务清单,将党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细化为具体的工作指标和任务,明确责任科室和责任人,确保每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有序推进。
(二)加强党性修养,严守纪律规矩。一是强化党性锻炼。严格按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自觉参加党内政治生活,定期进行党性分析和自我反省。积极参加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等活动,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加以整改。每年至少参加2次党性教育专题培训,到红色教育基地接受实地教育,增强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时刻以党员的先进性为标杆,做到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利益诱惑面前不动摇,始终保持GCD员的纯洁性和坚定性。二是严格遵守纪律规定。认真学习和贯彻各项党纪国法,将纪律要求牢记于心,做到言行一致、令行禁止。加强对全局干部职工的纪律教育,每月至少开展1次纪律教育专题活动,通过学习典型案例、观看警示教育片等方式,增强干部职工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建立严格的纪律监督机制,加强对工作纪律、值班纪律等的日常监督检查,对违反纪律规定的行为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确保全局上下风清气正。三是弘扬优良作风。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坚决克服浮躁情绪和功利思想,脚踏实地做好应急管理各项工作。在制定政策和开展工作时,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群众需求,确保各项工作措施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每年至少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和现场办公,及时解决实际问题。在应急演练、安全检查等工作中,注重细节,严格把关,确保工作质量和效果。
(三)提升担当能力,推进创新发展。一是增强担当意识。树立强烈的担当精神,面对重大应急管理任务和复杂安全隐患问题,主动作为、勇于负责,不推诿、不回避。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工作责任清单,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分工,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各司其职、协同作战。每年组织开展至少2次应急管理重大任务攻坚行动,锻炼干部职工的担当能力和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水平。二是提高创新能力。积极关注应急管理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加强学习和研究,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和视野。每年投入不少于10%的工作经费用于应急管理技术创新和装备升级,鼓励干部职工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对有价值的创新成果给予表彰和奖励。建立应急管理创新工作交流平台,每季度组织一次创新经验分享会,促进全局上下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三是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长远眼光和系统思维,正确处理短期成绩与长期发展的关系,注重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合理安排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建设、人员素质提升的投入比例,确保应急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完善安全生产考核机制,加大对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和长效机制建设的考核权重,引导各部门和企业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从根本上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四)落实治党责任,践行服务宗旨。一是压实管党治党责任。切实履行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加强对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明确党委班子成员、各党支部书记的党建工作责任,每年签订党建工作责任书,确保党建工作责任落实到人。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建工作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的指导和支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深化纪律教育。丰富纪律教育形式和内容,提高纪律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除了集中学习党纪党规外,每月选取1-2个身边的违纪违法案例进行深入剖析,组织党员干部开展讨论和反思,让大家深刻认识到纪律的严肃性和不可触犯性。利用AAA公众号、内部网站等平台,定期推送纪律教育知识和警示信息,营造浓厚的纪律教育氛围。同时,加强对新入职干部和关键岗位干部的重点教育,确保纪律教育全覆盖。三是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的利益和需求放在首位,切实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建立健全群众意见反馈机制,通过设立举报电话、邮箱、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对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每月对群众反馈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及时改进工作。在灾害救助和恢复重建等工作中,提前了解群众需求,优化工作流程,提高物资分配的透明度和公正性,确保群众的合理诉求得到及时解决,不断提高群众对应急管理工作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