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后备力量分析评估报告

更新时间:202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一、结构分析

(一)年龄方面。此次村级后备力量较为年轻,30岁及以下181名,占31.5%,31-40岁共312名,占54.4%,因外出务工、村干部吸引力低等客观方面原因,41岁以上80人,占14.1%。

(二)学历方面。大专(包含在职学历)以上169人,占29.5%,高中、中专233人,占40.6%,初中及以下171人,占29.8%,后备力量整体学历较高。

(三)个人经历方面。现任村团支部书记、妇联主席、计生专干等村级配套组织负责人145人,村民小组长、屯级党支部书记等屯组干部99人,务工或其他职务51人,无职务经历(务农、无职党员)278人。

二、面临问题及原因分析

---此处隐藏962字,下载后查看---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目前,我区村计生专干、专职团支部书记、妇联主席可享受稳定补贴,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村民小组长、屯级党支部书记每月享受100元补助外,其余村级后备力量的均无相关补助,对其积极性造成影响。通过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鼓励村级后备力量参与村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按照相关规定,可从当年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的纯收入新增部分提取10%-15%资金,对村民合作社负责人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奖励,激发村级后备力量的积极性,在获得相应报酬的同时,也得到培养锻炼。

(二)树典型立标杆。区级每年选调100名后备力量轮训,统筹抓好35名左右“精英”培训,优先安排部分优秀村级后备力量外出培训,强化实岗锻炼,提高综合素质,对表现优秀人员和培养后备力量效果明显的乡镇和村定期在XX微远栏目宣传推介。注重党性教育培训、村级事务传授和农业生产技能培训相结合,发挥现任村“两委”干部“观察员”作用,非党员的后备力量都比较年轻、文化素质相对高,通过教育引导发展成为党员,同步解决农村发展党员难问题。

(三)全面从严管理。按照一人一档的要求,建立村级后备干部管理档案,记录日常表现、履行义务、为民办事等方面的情况,强化管理。结合村干部年终民主评议,对后备力量同步考核评议,结合跟踪考察、日常管理情况,对考核优秀、表现突出、组织认可、群众公认的村级后备力量,与现任村“两委”干部享受同等评先评优待遇,同时享受事业单位招录定向招聘政策。对年度测评差、不听从安排、群众基础差等情况的坚决给予清理。每年重点关注大学毕业生、复退军人和返乡创业人员群体,对新发现的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群众公认的人员参照村干部联审机制,按程序进行调整补充,确保数量相对稳定。

(四)坚持备用结合。乡、村级干部是村级后备力量成长的直接影响因素。发挥好乡镇干部包村、村“两委”干部包片联系结对帮带培养机制,明确帮带责任和目标,不定期地访谈联系对象,加强交流。适当交任务、压担子,进行实岗锻炼,让其尽快熟悉村务管理的工作方法,深入村屯开展工作,掌握做好农村工作的本领,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打好群众基础。通过列席村“两委”会议,使之熟悉掌握村级事务的议事程序,提高“身份认同”,村“两委”成员出现空缺和换届时,按照法定程序,努力使村级后备力量“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