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基固本,夯实基层医疗服务根基
(一)强化基层资源配置。一要优化机构布局规划。依据人口分布、疾病谱变化以及交通状况等因素,科学合理地规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布局。深入开展实地调研,精准识别医疗资源薄弱区域,制定针对性的机构建设和调整方案。通过新建、改扩建等方式,补齐基层医疗服务的短板,确保每个区域都能拥有便捷、可及的医疗服务,逐步实现基层医疗服务的均衡化和全覆盖。二要提升硬件设施水平。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按照国家标准和临床需求,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信息化系统。建立定期的设备更新和维护机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先进性。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为远程医疗、双向转诊等服务提供有力支持。三要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建立健全基层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加强与药品生产企业和配送企业的沟通协调,确保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的及时供应和质量安全。优化药品采购目录,根据基层常见疾病和居民用药需求,合理调整药品品种和数量,提高药品的可及性和适用性。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优秀的医学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工作。通过提高薪酬待遇、提供住房补贴、解决子女教育等问题,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吸引力。同时,建立人才柔性引进机制,鼓励上级医院的专家到基层开展坐诊、带教等工作,提升基层医疗技术水平。二要强化人才培养培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与医学院校的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和定向委培。建立定期的培训制度,组织基层医务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学术交流和进修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能力。加强对全科医生的培养,提高基层全专结合服务能力。三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将医务人员的工作业绩与薪酬待遇、职称晋升等挂钩,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在基层工作表现突出的医务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营造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
(三)深化服务模式创新。一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明确签约服务内容、标准和流程。加强家庭医生团队建设,提高团队服务能力和水平。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优势和意义,提高居民的签约率和满意度。为签约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实现从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的转变。二要开展医防融合服务。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协作机制,实现医防深度融合。加强对慢性病、传染病等重点疾病的防控管理,通过开展健康体检、健康教育、疾病筛查等工作,实现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要拓展特色服务功能。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合自身实际,开展特色专科建设和康复、护理等延伸服务。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康复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开展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适宜技术,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医疗服务。
---此处隐藏3399字,下载后查看---
(一)强化指挥调度能力。一要完善指挥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各级医疗应急指挥体系,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健全医疗应急指挥平台,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快速传递。加强指挥人员的培训和演练,提高指挥决策能力。二要保持热备运行状态。各级医疗应急指挥体系要持续保持热备状态,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建立应急值班制度,加强应急值守,及时掌握突发事件的动态信息。三要加强协调联动机制。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动,建立健全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组织开展医疗救援工作,形成工作合力。
(二)加强监测预警工作。一要完善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重点传染病监测体系,扩大监测范围,提高监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加强对监测数据的收集、分析和研判,及时发现疫情的苗头和趋势。二要强化预警分析能力。建立重点传染病预警分析机制,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预警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疫情防控决策提供依据。三要加强信息发布管理。建立健全疫情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地发布疫情信息。加强对信息发布的审核和管理,避免不实信息的传播。
(三)提升救治保障水平。一要统筹调配医疗资源。建立医疗资源储备和调配机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统筹调配医疗资源。加强对医疗物资的储备和管理,确保物资的充足供应。二要加强医疗救治能力。加强医疗机构的应急救治能力建设,提高医务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医疗救治专家队伍,为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治提供技术支持。三要强化基层卫生服务。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应急能力建设,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网底作用,保障辖区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同志们,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我市医疗事业发展的关键一年。我们要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努力开创我市医疗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建设健康XX、推进中国式现代化XX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