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区共发生一般生产安全事故31起、死亡31人,事故起数和人数同比去年下降8.8%。扣除生产经营性道路运输事故(16起、死亡16人),本区工矿商贸领域共发生事故15起、死亡15人,起数和人数同比下降6.3%。
二、事故主要特点
按事故发生的时间节点分析,一季度2起、死亡2人,二季度4起、死亡4人,三季度6起、死亡6人,四季度3起、死亡3人。
按事故类型分析:高处坠落事故发生7起、死亡7人,物体打击事故3起、死亡3人,起重伤害2起、死亡2人,触电事故2起、死亡2人,机械伤害1起、死亡1人。
---此处隐藏2280字,下载后查看---
危险化学品领域,强化重点环节、重点场所安全监管,督促企业紧盯特殊作业、检维修作业等环节,严格落实安全承诺公告制度,强化安全风险辨识、作业安全措施落实,严格管控现场人员数量。认真排查防冻、防凝、防火、防爆、防泄漏、防中毒等冬防措施落实情况,确保生产运行稳定。工贸领域,督促企业加强承包商和外来施工人员管理和安全培训,强化检维修和特殊作业安全风险辨识管控,严格作业许可审批,节假日和重要时段升级管理。建筑施工领域,严格限额以下工程监管,坚决杜绝无资质承包、违法转分包、破坏承重等行为,深入排查登高作业、起重机械、高支模、深基坑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隐患,加强特种作业、建筑工地大跨度结构施工全过程安全管理。交通运输、燃气、文化旅游、特种设备等行业领域,要压实企业主体责任,通过严格执法,狠抓第三方维保和产品质量,提升行业安全监管和现场监管成效。
(三)深刻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防控风险
2024年以来,本区接连发生X“X”、X“X”等多起有较大影响力火灾事故,要深刻吸取事故惨痛教训,举一反三,防控风险。紧盯大型商业综合体、餐饮企业、老旧小区、高层建筑、集贸市场、厂房仓库等重点场所,督促落实主体责任,严格开展自查自纠。注重对人员密集场所、多产权多业态混合经营场所、“九小场所”和“三合一”场所排查,对消防安全管理混乱、问题隐患突出的“老旧乱差”单位,综合运用联合执法、重点督办、警示曝光等手段推动隐患消除。对空置闲置厂房仓库、居所和非正常经营状态企业,必要时建议拉闸限电限气。广泛开展消防宣传“五进”活动,加强安全用电用气吸烟等宣传教育,以案示警,提升市民群众火灾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严防“小火亡人”事故发生。
(四)绷紧安全弦,确保复工复产安全有序开展
春节假期结束后,企业将陆续迎来复工复产,复工复产阶段历来是安全生产关键期、事故易发期,各地区、各单位要督促企业牢记复工复产“三字诀”,安全复工复产。定方案,企业在复工复产前要组织召开安全生产会议,制定复工复产方案和配套应急预案,严格把控各项安全防范制度;要有证,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落实有限空间、动火等特种作业审批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障现场安全;查设备,复工复产前要开展全面的安全检查,对于各类机械、车辆、管线、设备,进行全面彻底的检查、检测、检修以及清洗,确保设备设施安全运行;强培训,企业要开展一次全员安全教育,对新进员工和调岗员工开展“三级”安全教育培训,严格审核特种作业人员资质,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岗前再教育;严监管,企业要加强生产一线监管,管理人员和相关安全负责人应多到生产现场实地监督,切实加强生产设备安全运作、作业人员防护用品佩戴和使用情况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