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全局,为国企的发展明晰了前行方向,勾勒出宏伟蓝图。身为国企党员干部,我们肩扛着沉甸甸的责任与光荣使命。在当下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历史时期,我们唯有坚守底线、不越红线,始终做一名知敬畏、存戒惧、守规矩的党员干部,才能为国企在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推动其在市场浪潮中稳健前行,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坚守底线、不越红线、知敬畏的重要意义
党员干部坚守底线、不越红线、知敬畏,是党性修养的内在必然要求。党性犹如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坚固基石,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思想与行为。回溯党的光辉历程,无数优秀GCD人以坚定的党性为指引,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焦裕禄同志秉持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人民的深厚情感,在兰考县与自然灾害顽强抗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孔繁森两次进藏,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西藏人民,用生命诠释了GCD员的高尚情怀。这些榜样无不彰显出党性修养的强大力量。只有持续不断地加强党性修养,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始终保持GCD人的政治本色。底线,是党员干部为人处世、履职尽责的基本准则,它规范着我们的言行举止;红线,则是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一旦逾越,必将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严重损害。唯有坚守底线、不越红线,我们的所作所为才能契合党的要求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敬畏,是一种庄重而深沉的态度,体现着对党的伟大事业、对人民的切身利益、对党纪国法的敬重与敬仰。拥有敬畏之心,我们便能时刻保持清醒理智,不被欲望蒙蔽双眼,避免陷入错误的深渊。
党员干部坚守底线、不越红线、知敬畏,更是国企改革发展的关键重要保障。国企作为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是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与政治基础。在当前国企改革发展迈向深水区的进程中,我们面临着形形色色的诱惑与严峻挑战。从市场竞争的压力,到利益分配的复杂局面,稍有不慎,就可能迷失方向。以曾经的一些国企腐败案例为鉴,某些干部因抵挡不住金钱诱惑,违规操作项目,导致国有资产遭受重大损失,企业声誉受损,职工利益也受到严重影响。只有坚守底线、不越红线、知敬畏,我们才能在改革浪潮中稳舵定向,确保国企改革沿着正确轨道推进,切实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与保值增值,进而赢得广大职工群众的衷心信任与坚定支持,凝聚起推动国企发展的强大合力。
---此处隐藏3616字,下载后查看---
五、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坚守底线、不越红线、知敬畏落到实处
(一)落实主体责任。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将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党组织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要以身作则,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领导班子成员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在抓好分管业务工作的同时,切实抓好分管领域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定期与分管部门的干部进行廉政谈话,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二)加强监督检查。纪检监察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督执纪问责的职能作用,强化对党员干部遵守纪律情况的日常监督检查。创新监督方式方法,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专项检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细致地开展监督工作。加大对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违反纪律规定的行为,不论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迁就。同时,要做好案件的通报工作,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达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方的效果。
(三)建立长效机制。要建立健全坚守底线、不越红线、知敬畏的长效机制,将其融入企业的日常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体系。加强制度建设,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新的要求,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堵塞制度漏洞,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让权力在制度的框架内规范运行。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有效的制度执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不执行制度或执行制度不到位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为国企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同志们,作为国企党员干部,我们要站在政治的高度,强化理论武装,坚持廉洁自律,勇于担当作为,加强组织领导,时刻坚守底线、不越红线,做一名知敬畏的党员干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推动国企改革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