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新治理体系,夯实食品安全责任根基
(一)构建三级联动责任网络。全面升级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形成“街道-社区-网格”三级责任体系。目前辖区共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050家(其中餐饮单位638家、食品流通单位332家、特殊食品单位35家),较2022年增长14.6%。创新实施“1+1+N”包保制度,即1名街道领导+1名市场监管干部+N名社区网格员组成工作专班,完成对辖区全部C、D级主体季度督导覆盖率100%,发现问题整改率98.7%。
(二)完善智慧监管平台建设。投入专项资金80万元打造“智治食安”数字监管平台,实现“三码一图”智慧监管(主体二维码、监管记录码、风险预警码、电子地图)。平台累计录入监管数据2.3万条,通过AI智能分析发现风险隐患57处,提前化解重大风险3起。
(三)强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修订《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建30人的应急队伍,组织“食安守护2024”应急演练3次。建立“街道-医疗机构-市场监管”三方联动机制,设置应急物资储备点5处,确保突发情况30分钟响应到位。
---此处隐藏2623字,下载后查看---
(一)推进“智慧食安”二期建设。开发智能预警系统,实现风险研判自动化;建设区块链溯源平台,覆盖重点食品品类;推广“互联网+明厨亮灶”商户突破500家。
(二)深化“两个责任”落实。创建示范社区3个,培育示范商户50家;开展包保干部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建立责任落实动态考评机制。
(三)实施食品安全提质工程。推进餐饮单位“四化”改造(标准化、清洁化、智能化、特色化);培育“**美食”特色品牌10个;建设社区共享厨房2处。
(四)构建社会共治新格局。成立食品安全公益基金;组建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开展“食品安全体验官”系列活动。
一年来,我们始终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食品安全工作,但还存在监管力量与业态发展不匹配、部分主体责任意识有待加强等问题。2025年,我们将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契机,持续完善治理体系,创新监管手段,筑牢食品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