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工业(技改)投资。1-11月,累计完成工业投资XX亿元,同比增长27.4%;累计完成技改投资XX亿元,同比增长11%;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月,累计完成XX亿元,同比增长8.4%。
4.外贸进出口总额。1-11月,累计完成XX万美元,同比增长10.92%。
---此处隐藏2901字,下载后查看---
1.抓主体培育。紧盯主导产业、重大项目、重点企业运行监测,及时掌握各项指标情况,深入挖掘存量企业增长点。持续摸排基础好、成长性强、正在建设中的企业,鼓励企业增加排产计划,加快释放产能,确保库内培育拟上规企业15户以上,为工业经济持续发展积蓄动能。通过工贸分离、促销赋能等举措培育限上商贸企业10家以上,同步有序替换5家以上限下样本点。围绕外贸回转、意向引导和在谈订单服务,积极推动企业稳中有序“走出去”。
2.抓项目投资。紧盯项目招引储备,结合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项目摸排做好项目谋划,鼓励原有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提升,加快低效土地处置,同时围绕新材料等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强化项目招引服务,为项目投资持续增长蓄力。推动项目落地建设,全力推动新远科技特种树脂项目、泰达新材料年产6万吨偏苯三酸酐及2万吨高端聚苯硫醚(PPS)项目、永昇进年产300台高精密数控车床建设项目等重大工业投资项目的建设,及时跟进建设进度,力促项目早建设、早竣工、早投产,确保全年20个以上项目竣工投产。加大永威年产60台套高端挤出生产线、聚鼎年产2万吨餐厨具及构件项目、聚鑫年产1000吨聚酰亚胺型材加工项目等重点工业投资(技改)库摸排情况,确保全年滚动实施工业技改项目50个以上。继续开展成熟外贸外资项目招引,做好在谈项目服务,争取尽快落地到资。
3.抓科技赋能。全面激活企业创新活力,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速高技能人才培养,加紧专项人才招引。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强化“政产学研金服用”融会贯通。加快浙大网新科创产业园、绿色食品产业园等孵化器、众创空间创建,推进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建设,深化与高校院所等合作,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通道,加快更多科研创新成果落地转化,力促永新、泰达等企业积极组建省级企业研发中心。培育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个、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户,研发“三首”产品1项以上、省级新产品4个以上、“工业精品”1个,以科技赋能全区产业高质量发展。
4.抓商贸发展。鼓励企业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结合年节假日、电商平台大促、以旧换新政策等持续推出系列活动,刺激居民消费。持续优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做好原产地认证、“单一窗口”等便利化举措的推广。引导企业通过资源共享、参展、跨境电商等渠道进一步开拓新兴市场,大力发展进口业务,把握当前大规模设备更新支持政策契机开展设备进口。高度重视外贸领域风险防范,组织企业通过开拓“一带一路”、RCEP等新兴市场、用好出口信用保险等举措规避经贸风险。
5.抓优化服务。持续开展“三品”行动,树立一批行业标杆。推深做实“一区一业一样本”,推动新型涂层材料产业整体数字化转型,持续打造省级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进一步健全日基焊接、美邦胶业、新力油墨、中邦孚而道、德力保等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库;沿浦金属、新基业、欣苗新材料、宏锦彩印等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培育库;力争全年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2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再传捷报。持续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确保我区在相关领域各级各类专项资金争取中所占份额继续领跑全市,勇当“全市保持领先,全省彰显特色”的工业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