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和全省财政工作会议部署,传达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精神,总结2024年全市财政工作,研究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
刚才,x同志传达了x市长对财政工作的批示,两位领导对财政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就做好今年财政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既是对我们的鼓励和支持,更是期望和鞭策。大家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部分县(区)和市局相关科室分别作了交流发言,讲得都很好,听完以后很受启发。希望大家结合自身实际,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过去的一年,财政异常困难。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严峻形势,全市财政系统顶压前行、难中求成,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扎实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狠抓预算执行管理,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特别是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连续x年稳居全省第一方阵,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连续x年实现稳定增长。扬帆启新程,奋进正当时。新的一年,我们要进一步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在服务中心大局、持续攻坚克难、狠抓工作落实等方面打头阵、走前列、做表率,不断开创财政事业发展新局面。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迎难而上、担当作为,2024年财政工作取得新成效
---此处隐藏14087字,下载后查看---
要坚持规范高效、守正创新,持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提升财政管理科学化水平。一要健全现代预算制度。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完善项目支出标准体系,打破支出预算固化格局,科学安排重点项目支出。完善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持续推进财政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二要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加快完善“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链条机制。强化对新出台重大政策、项目事前绩效评估,推进成本预算绩效管理,运用成本效益分析等方法,增强政策可行性和财政可持续性。三要优化税制结构。密切关注消费税下划的政策导向,积极做好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相关工作,拓展地方税源,增加可用财力。四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全面排查盘清各类国有资产家底,掌握资产使用、运行情况,做好低效国有资产盘活处置工作,加大闲置资产调剂使用力度。五要科学编制财政“十五五”规划。要早做谋划,全面总结“十四五”时期财政改革发展成绩和经验,深入分析“十五五”时期面临的内外部形势,提出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主要举措,加强与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统筹衔接,把财政“十五五”规划编好、用好。六要强化财政预期管理。要增强预期管理意识,健全预期管理工作机制,对于含金量高、市场期盼的财税政策,探索开展“事前吹风铺垫—事中宣传解读—事后宣介成效”的全周期预期引导,真正实现市场预期和政策意图的同向共振。各县(市、区)在加强财政管理、推进财税改革方面有好的经验方法,要及时总结提炼报送市局,我们也将积极与省财政厅汇报沟通,争取试点机会。
(三)要精打细算抓资金监管
一要落实党政机关坚持过紧日子要求。当前,各县(市、区)财政收支平衡压力都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更要把过紧日子作为财政工作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要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从严从紧核定“三公”经费,健全完善财政支出标准化体系建设,强化财政预算评审,硬化预算执行约束,严控部门预算追加,确保过紧日子要求落到实处。要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通过开展成本倒算、必要性论证、财政评审、预算约束,限制一批非必要实施项目,并降低一批项目成本。二要提升财会监督震慑效应。要深化以财政部门为主责监督的财会监督体系,优化财会监督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人大、审计等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工作机制。要聚焦财政、财务、会计领域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组织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严肃查处违反财经纪律突出问题。各部门预算管理科室也要落实好对口服务部门的监管责任,强化事前事中监督,切实守住守好财经纪律底线。
(四)要精准施策抓财政安全
一要稳妥化解债务风险。各县(市、区)要高度关注债务率变化情况,风险较高的地区要及时制定化解存量、严控增量、做大财力的具体有效措施,确保实现风险“减档”“降级”。同时,要积极推进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清偿工作,加快融资平台退出进度,继续用好置换债券等政策机遇,加大隐性债务化解力度,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逐步降低债务风险水平。需要重点强调的是,省财政厅明确要求,绝对不能将置换债券挪作他用,对于挪用的地区,将坚决采取暂停分配债券额度、暂缓债券发行、扣回国库现金等处置措施,大家要认真贯彻执行。二要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各县(市、区)要坚决扛牢主体责任,始终将“三保”摆在最优先位置,编制预算时使用经常性财力足额安排“三保”支出预算,市财政将对各县(市、区)“三保”支出预算严格审查,确保足额编列、不留缺口。预算执行中要加强库款管理,优先保障“三保”支出,严防“三保”拖欠。同时,要强化财政运行监测,定期开展基层“三保”风险排查,对风险隐患做到早发现、早处理,确保“三保”不出问题。三要加大暂付款消化力度。当前,我市暂付款清理消化工作进展较慢,暂付款占比仍然较高。省里已经印发了《全省财政暂付款清理消化专项行动方案》,明确了相关奖惩措施,各县(市、区)要利用这个难得的契机,加大清理消化力度,确保今年暂付款的规模显著压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