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交流发言:优机制、强赋能、建队伍、促融合,提升基层治理质效

更新时间:202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一、健全基层治理体制机制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提升基层治理质效的关键所在。x市立足发展实际,主动沟通协调,构建起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统筹推进、一体联动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格局。

(一)强化条块协同。对照新形势新要求,调整优化市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由市委书记担任总召集人,26家部门为成员单位,下设7个专项工作组,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工作规则,明确专项工作组和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实行联络员工作制度,制定年度工作要点和重点任务清单,适时召开全体会议、联络员会议,研判分析形势、部署重大工作、督办重点任务。

(二)强化上下联动。指导8县(区)调整完善由党委书记任总召集人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深化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全市3个街道、94个社区全部建立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健全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对基层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统一领导。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情况纳入各级领导班子考核评价体系,压实各级党委(党组)主体责任,以硬约束推动任务落实。

---此处隐藏2622字,下载后查看---

四、构建多方参与治理格局

基层治理现代化是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现代化。x市凝聚各方共识,逐步实现由“单边治理”向“多方共治”的转变。

(一)全面推行“清单服务”模式。聚焦“一老一小一新”等群体,汇聚行业部门、社会组织等资源,建立资源、需求、服务“三张清单”,推行“群众点单、组织派单、党员接单”服务模式,最大限度满足群众需求。

(二)拓宽参与基层治理渠道。紧盯新就业群体实际需求,有效整合各方力量,联合多部门出台新就业群体职业发展、权益维护、关心关怀等18条激励保障措施,建成新兴领域区域性党群服务中心2处,有序引导新就业群体到党群服务中心报到,让“最美骑手”“快递小哥”“先锋司机”等逐步成为基层治理“新”力量。

(三)激发向上向善力量。积极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和“两委”班子交叉任职。指导村(社区)按照“易记管用”原则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探索建立“一约五会三榜两站”(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孝善理事会,扶志扶智积分榜、道德评议“红黑榜”、帮教转化进步榜,双扶驿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基层治理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向上向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