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审计常用的证据收集方法

更新时间:2025-03 来源:网友投稿

绩效审计方法主要是指收集能够证明绩效评价结论和改善绩效建议的证据的方法,常用的主要包括审计证据收集方法和审计分析技术方法两类。

一、审计证据收集方法

审计证据收集方法就是审计取证。绩效审计沿用了一部分传统财务审计方法,比如审阅法、核对法、函证法、观察法、盘点法、抽样法等,但也有其自身独特的方法。

(一)文件审阅。包括文件查阅和审阅。通过查阅文件,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把握整体,寻求审计判断的法律依据,找出审计所需的相关记录或资料。文件审阅就是对文件资料进行检查式阅读,这是绩效审计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方法。通过审阅掌握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其制度建设及其完善情况,指出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并取得事实证据。

(二)历史资料分析。历史资料的分析涉及到关于被审计项目的重要会议纪要、研究报告、统计数据、评价总结等历史材料。审计人员通过对被审计对象过去的各种资料进行检查、验证和分析,可帮助审计人员更新并扩充当前审计项目的相关信息。

---此处隐藏1547字,下载后查看---

(一)比较分析法。是指通过数据间进行对比分析,即将反映被审计单位业绩的有关数据指标与相关的投入、业务指标、判断标准等进行对比,找出不同时期同一性质的数量差异、趋势或比率,评价被审计单位的活动运行状况,发现其优势或不足,为审计结论提供科学依据。实际操作中,往往以上期报表数据、有关计划、定额数据作为比较标准;也可以以预算指标、同行业标准、国际国内先进指标作为比较标准;还可以以审计调查数据或计算结果作为比较标准。

(二)回归分析法。是利用数理统计中的回归分析,来确定两种或两种以上变数间相互依赖的定量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审计人员可以运用回归分析法,评价或分析各个可变因素发生联系的程度,如测试假设与真实的关系,确定实际与预期的差异、预计未来的价值等。

(三)量本利分析法。是分析一定期间内的业务量、成本、利润三者之间变量关系的方法。着重研究数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这种分析方法是企业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的重要工具。主要适用于企业以及部分以盈利为目标的事业单位。

(四)统计抽样分析法。统计抽样方法适用于总体比较庞大的审计事项,包括系统抽样、分类抽样、随机抽样等,可以充分利用现场审计实施系统中的审计抽样功能来完成。

(五)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是指查找产生影响的因素,并分析各个因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方法。它根据指数法的原理,在分析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变动时,为了观察某一因素变动的影响而将其他因素固定下来,对事实进行分析,并找出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