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进式”助力幼儿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

更新时间:202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专业的教师是幼儿园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我园是一所仅有三年办园历史的新园,现有师资队伍呈现年轻化特点,1~5年教龄的青年教师占比69%,这些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提升幼儿园办园质量的关键。为此,我们尝试对青年教师发展的现状、困惑和阶段性发展需求进行深入分析,从激发专业发展自觉和提升专业能力两个方面入手,探索和架构青年教师专业培养体系。

一、强化职业认同感,激发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自觉

对处于职业发展初期的青年教师而言,职业认同感的建立能帮助他们坚定专业信念,激发内在的专业发展自觉,为青年教师后续实现自主、可持续的专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榜样激励,树立专业发展的“标杆”

通过传递优秀教师的专业精神和工作经验,为青年教师树立专业发展的“标杆”,以强化他们的职业认同感。比如,由上海市见习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小赵老师担任导师,围绕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对青年教师小印展开一对一带教,通过言传身教为小印树立榜样。在小赵老师的帮助与激励下,小印的专业能力快速提升,也获得了上海市见习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此处隐藏2922字,下载后查看---

进入工作第五年的青年教师普遍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对幼儿教育实践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开始萌发对高质量教育的追求。为此,我们以“实践”为切入点,组织青年教师通过实践—观察—反思—再实践的循环过程,逐步改进教育教学行为,进一步强化自我反思、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激活自主发展的“内生力”。

一方面,我们采用“模仿优秀教师+自我镜面反思”的方式,即青年教师在市级教育教学评比中获奖教师的现场示范和指导下,通过模仿学习设计教学活动,之后自主回看活动视频,发现各个活动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优秀教师的指导展开深入反思,逐步形成教学反思的习惯。另一方面,以个别访谈、集体座谈会等方式,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围绕教学实践中的关键性问题进行阶段性自我反思和实践对话。

比如,当一位教师在集体分享中提及“自己不擅长‘观察’,不知道观察谁、观察什么、怎么观察”时,其他教师结合自己的经验给予具体建议:可以先选定一个或几个幼儿作为观察对象,对他们的活动过程进行全程观察和记录;可以根据活动目标,提前设计一份观察记录表,针对性地观察记录幼儿在不同目标维度的活动表现;既可以直接观察记录,也可以使用摄影、摄像等方式全程记录活动,进行“视频复盘”……在对话中,教师不仅能主动反思和分析自身的实践问题,找准改进方向,还能从其他教师的建议中收获实践优化的思路、策略、方法等,为专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我们还以“评价”为抓手,针对青年教师开展丰富、多元的互评活动,以进一步提升其实践反思能力。比如,为提高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能力,组织青年教师从幼儿发展和教师教学行为两个维度进行跨班互动观察与记录。之后,针对观察与记录信息展开教学小妙招、优秀游戏案例、班级环境创设等主题交流与评选活动,帮助青年教师剖析自身专业实践优势与不足的同时,汲取同伴的宝贵经验,以提升问题觉察与分析能力,实现自身专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青年教师是推动幼儿园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专业发展既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也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我们努力将青年教师个体和群体的发展愿景、能力提升统一起来,逐步构建起外部激励、自我驱动与分段培养相结合的专业培养体系方式,为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随着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不断变化与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要求的日益增长,“如何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的培养个性化与精细化”将成为我们后续思考与探索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