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带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方面。一是政治理论学习浮于表面,缺乏深度融合。尽管积极组织开展对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理论的学习活动,但部分班子成员在学习过程中存在敷衍了事、浅尝辄止的现象。对于一些重要理论的核心内涵、精神实质以及实践要求,未能进行深入探究与领会,导致在理论与实际工作的结合上存在明显脱节。以2024年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为例,主动深入研究并撰写高质量心得体会的班子成员占比不足60%。在面对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中的复杂问题时,由于缺乏深厚的理论根基作为支撑,难以从宏观政治视野出发,制定出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决策方案。二是上级决策部署执行不力,落实进度滞后。在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过程中,存在个别政策执行不到位、打折扣的情况。在推动国有资本向关键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的关键工作中,实际进度远远未达到预期目标。部分市属国有企业依旧过度依赖传统产业,在新兴产业领域的布局进展缓慢,错失了许多发展机遇。经过深入调研分析发现,这主要是由于对政策理解不够透彻,在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和明确的责任分工,导致工作推进过程中出现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问题。三是党内政治生活质量不高,批评流于形式。在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等党内政治生活中,批评与自我批评环节存在“辣味”不足的问题。班子成员之间在指出问题时,往往过于委婉含蓄,缺乏直接尖锐的批评意见,未能真正达到红脸出汗、排毒治病的预期效果。这使得一些潜在的问题和矛盾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暴露和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例如,在某次民主生活会上,对于个别班子成员在工作中存在的决策失误问题,其他成员只是轻描淡写地提及,没有进行深入的剖析和严肃的批评,导致类似问题在后续工作中仍然时有发生。
(二)带头增强党性、严守纪律、砥砺作风方面。一是党性修养根基不牢,决策缺乏长远考量。部分班子成员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资国企工作环境以及各种利益诱惑时,党性原则不够坚定,容易受到短期利益的干扰。在企业经营决策过程中,过于注重短期业绩表现,忽视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社会效益的长远发展。以某市属国企的一个投资项目为例,该项目在短期内确实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从长期来看,由于对项目的可持续性和潜在风险评估不足,导致后期出现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二是纪律执行宽松软,监督存在薄弱环节。对市属国企党员干部的纪律监督工作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对一些轻微违纪行为未能及时察觉并加以纠正。据统计,2024年市属国企系统内共发生了**起违反工作纪律的事件,涵盖了迟到早退、工作态度不认真、违反工作流程等多个方面。这充分反映出在纪律执行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力度,完善监督机制,提高监督的有效性和及时性。例如,在某国企的一次项目招标过程中,发现部分工作人员存在违规操作的嫌疑,但由于监督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并制止,给企业带来了潜在的经济损失。三是工作作风不实,调研脱离企业实际。在工作中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不良倾向,部分班子成员深入基层调研的频次明显不足,对企业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够全面、深入。据统计,2024年班子成员下基层调研时间平均较2023年减少了**%。在制定政策和措施时,未能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困难,导致政策与实际情况脱节,无法有效落地实施。例如,在制定某国企的绩效考核政策时,由于缺乏充分的基层调研,政策内容过于注重量化指标,忽视了企业的实际工作特点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引发了员工的不满和抵触情绪。
(三)带头在遵规守纪、清正廉洁前提下勇于担责、敢于创新方面。一是担当意识欠缺,改革任务推进缓慢。在推进国资国企改革的关键时期,部分班子成员存在畏难情绪,对于一些复杂艰巨的改革任务和历史遗留问题,缺乏主动担当的精神和攻坚克难的勇气。在解决市属国企债务风险问题上,存在等待观望的消极态度,未能及时制定并实施有效的风险化解措施。这不仅导致债务风险不断累积,还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例如,某市属国企面临巨额债务逾期的困境,但由于相关班子成员不敢担当,未能及时协调各方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债务重组方案,使得企业陷入了严重的财务危机。二是创新能力不足,发展滞后于先进地区。在推动国资国企创新发展方面,思维不够开阔,创新举措相对匮乏。市属国企在科技创新投入、数字化转型等关键领域与先进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2024年市属国企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仅为**%,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例如,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许多先进地区的国企已经广泛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而我市属国企在这方面的进展缓慢,导致业务流程繁琐、客户满意度不高。三是廉洁风险防控漏洞多,重点领域问题频发。虽然已经建立了一系列廉洁风险防控机制,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漏洞和薄弱环节。2024年,市属国企发生了**起涉及廉洁风险的案件,主要集中在工程招投标、物资采购等重点领域。这些案件的发生,充分暴露了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在制度设计、执行监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例如,在某国企的工程招投标过程中,由于评标标准不明确、监督机制不完善,导致个别企业通过不正当手段中标,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和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四)带头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方面。一是主体责任落实虚化,党建业务融合不足。党委对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认识不够深刻,在抓党建与抓业务的融合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对市属国企党建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力度不够,导致部分企业存在党建工作弱化、虚化的问题。一些企业的党组织未能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等业务工作相互脱节,无法形成有效的工作合力。例如,在某国企的重大项目决策过程中,党组织未能充分参与讨论和决策,导致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违规违纪问题,给企业带来了损失。二是监督责任履行不到位,重点领域监督有盲区。纪委在监督执纪问责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对市属国企领导干部的监督不够全面、深入,对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存在盲区。2024年,市属国企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中,有**%的问题未能在日常监督中及时发现。这表明在监督工作中,存在监督方式单一、监督手段落后、监督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例如,在对某国企的财务审计中,发现了一些违规资金使用问题,但这些问题在日常监督中并未被察觉,反映出监督工作存在漏洞。三是党建业务“两张皮”,党组织作用发挥受限。在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过程中,未能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等业务工作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无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政治保障和组织支持。例如,在某国企的项目建设中,党员干部未能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导致项目进度缓慢、质量不高,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
---此处隐藏5255字,下载后查看---
四、努力方向及改进措施
(一)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提升政治素养。制定系统学习计划。精心制定详细的政治理论学习计划,将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核心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安排。确保学习的系统性和连贯性,避免学习的随意性和碎片化。开展深入学习研讨。定期组织开展政治理论学习研讨活动,要求班子成员结合国资国企工作实际,深入思考、积极发言,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通过研讨交流,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学习成果考核。建立健全学习成果考核机制,定期对班子成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将学习成果与个人绩效、职务晋升等挂钩,激励班子成员积极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二)加强党性修养,严肃纪律作风。丰富党性教育形式。通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参观廉政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片、邀请专家学者授课等多种形式,加强党性教育,增强班子成员的党性观念和纪律意识。让班子成员在亲身经历和感悟中,深刻认识到党性修养的重要性,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建立纪律作风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纪律作风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市属国企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定期对纪律作风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对违反纪律作风的行为,严肃追究责任,绝不姑息迁就。开展自查自纠活动。定期组织班子成员开展纪律作风自查自纠活动,要求每位成员对照党章党规党纪,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通过自查自纠,不断提高自身的纪律作风水平。
(三)增强担当意识,激发创新活力。树立正确政绩观。加强对班子成员的思想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克服畏难情绪和短期行为。鼓励班子成员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重任。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的原则,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对在改革创新中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只要是出于公心、符合规定,就给予宽容和支持。为担当者担当,为创新者撑腰,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市属国企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加强对新兴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四)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推动党建业务融合。明确责任分工。进一步明确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细化责任清单,确保责任落实到人。加强对市属国企党建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定期开展党建工作检查和考核,推动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落实。促进党建业务融合。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找准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等业务工作的结合点,将党建工作融入到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