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带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方面。一是政治理论学习浮于表面。在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过程中,仅仅停留于浅层次的了解,未能深入探究其精髓。例如,在学习全会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容时,只是机械地浏览了文件的大致框架,对于各项改革举措出台的背景,未能从历史发展、现实需求等多角度进行剖析;对于改革举措的意义,没有从国家战略布局、社会长远发展的高度去领会;对于改革的目标,也未深入思考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有效推动实现。这就使得在监督检查与改革相关的工作时,犹如雾里看花,无法精准把握改革方向和重点,导致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打折扣。二是政治纪律敏锐性欠缺。面对当下纷繁复杂的政治舆论环境,缺乏应有的政治敏感性和洞察力。例如,在单位内部交流群中,有人转发了一些来源不明、未经证实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会对单位的稳定和团结造成负面影响。然而,自己却未能在第一时间敏锐地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没有及时站出来对信息进行甄别,也没有对同事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制止,使得不实信息在群内有了一定的传播空间,给单位的舆论环境带来了潜在风险。三是维护团结统一主动性不足。在日常工作中,对于同事之间出现的一些小摩擦、小矛盾,缺乏积极主动的干预意识。总认为只要这些矛盾不影响整体工作大局,便无需过多干涉。比如,两个部门的同事因为工作任务分配问题产生了分歧,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自己当时觉得这只是部门间常见的协调问题,便没有主动介入进行调解。结果,矛盾不仅没有自行化解,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化,导致两个部门在后续工作中的协作出现障碍,工作效率明显降低,团队氛围也变得紧张压抑。
(二)带头增强党性、严守纪律、砥砺作风方面。一是党性修养仍需锤炼。在面对复杂艰巨的困难和挑战时,思想容易产生波动,对自身作为党员所肩负的身份和职责使命认识不够深刻和坚定。例如,在参与一项涉及面广、难度系数高的纪检监察任务时,遇到了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和压力,包括调查对象的不配合、相关部门协调困难等。在这种情况下,内心曾一度产生退缩的念头,没有充分展现出党员应有的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关键时刻未能坚定地扛起责任,为完成任务全力以赴。二是纪律执行宽松软。在对单位内部纪律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时,未能始终保持严格的标准和要求。比如,对于部分同事偶尔出现的迟到早退现象,没有严格依据单位的规章制度进行严肃处理,仅仅是简单地口头提醒。这种宽松的处理方式,使得部分同事没有真正认识到纪律的严肃性,导致迟到早退问题反复出现,纪律执行的权威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也在一定范围内影响了单位的工作秩序和整体风气。三是工作作风不够扎实深入。在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工作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形式主义倾向。组织学习活动时,往往只是照本宣科地宣读文件和条文,缺乏对实际案例的深入挖掘和分析。例如,在讲解廉洁纪律相关内容时,没有结合本单位或同行业发生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未能生动地揭示违反纪律的危害和后果。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党员干部的学习需求和参与积极性,采用的方式较为单一、枯燥,导致党员干部参与学习的热情不高,对党纪知识的掌握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理解不够深入透彻,无法将所学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三)带头在遵规守纪、清正廉洁前提下勇于担责、敢于创新方面。一是担当意识亟待强化。在处理一些涉及多个部门的复杂问题时,存在推诿扯皮的不良现象,缺乏主动担当的精神。例如,在处理一起涉及财务、人事等多个部门的违规问题时,由于问题涉及面广、责任界定较为复杂,自己便认为其他部门也应承担相应责任,没有积极主动地牵头开展调查和处理工作。而是在部门之间相互观望、等待,导致问题长时间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影响了工作的正常推进,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单位的形象和公信力。二是创新能力不足束缚工作开展。在纪检监察工作中,长期习惯于遵循传统的方式方法,思维定式较为严重,缺乏创新思维和举措。例如,在当今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虽然认识到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监督检查工作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没有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尝试新的信息技术和方法。仍然过度依赖传统的查阅资料、实地走访等方式,这些方式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在信息收集的全面性、准确性以及监督检查的效率和效果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无法满足日益复杂多变的纪检监察工作需求。三是应对新问题能力不足。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着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然而,自己在这方面的学习和研究投入不够,导致应对能力明显不足。比如,在面对一些新型腐败问题,如利用新兴技术手段进行利益输送、通过复杂的资本运作掩盖腐败行为等,以及隐性腐败现象,如以看似合法的形式进行不正当利益交换等,缺乏有效的识别和查处手段。由于对这些新问题的研究不深入,未能及时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应对技巧,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感到力不从心,难以做到及时、准确地发现和处理问题,从而影响了纪检监察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此处隐藏3792字,下载后查看---
三、下一步努力改进措施
(一)深化政治理论学习,筑牢思想根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准确地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工作要求以及各项改革举措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将全会精神与纪检监察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分析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廉政风险点,制定针对性的监督措施,确保改革工作在正确的轨道上推进。同时,认真学习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决策部署,切实增强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制定详细、科学的学习计划,每周安排固定时间进行个人自学,深入研读相关文件和资料;积极参加各类培训课程,向专家学者和同行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定期组织或参与专题研讨活动,与同事们交流学习心得,共同探讨如何将理论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作。通过多种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为更好地履行纪检监察职责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强化党性修养,严守纪律底线。加强对党章党规党纪的学习,深刻理解每一条纪律规定的内涵和要求,自觉将其作为言行的准则。每周至少安排一次专门时间学习党章党规党纪,通过撰写学习笔记、心得体会等方式,加深对纪律要求的理解和记忆。定期进行党性分析,每月至少开展一次自我反思,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查找自己在党性修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是否存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等问题,并制定详细的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期限,确保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整改。严格执行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无论是工作纪律还是生活纪律,都要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在日常工作中,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严格遵守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杜绝违规操作;在生活中,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树立纪检干部良好的社会形象。通过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单位全体党员干部严守纪律底线,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
(三)增强担当意识,提升创新能力。在工作中要树立强烈的担当意识,遇到问题不推诿、不回避,主动承担起协调解决的责任。当面对涉及多个部门的复杂问题时,积极主动地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协调会议,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制定详细的解决方案和时间表,确保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例如,在处理涉及财务、人事等多部门的问题时,主动发挥协调作用,组织各部门共同梳理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跟踪落实情况,直至问题彻底解决。同时,积极探索纪检监察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参加信息化技术培训课程,学习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在纪检监察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关注行业内的新技术、新应用,积极引进适合本单位的信息化监督检查工具和平台。通过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监督检查的效率和精准度,如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财务数据进行筛查,及时发现异常交易和潜在的腐败问题。此外,密切关注纪检监察工作的新动态、新趋势,加强对新型腐败问题和隐性腐败现象的研究。定期收集和分析相关案例,参加学术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与同行分享应对新问题的经验和做法。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纪检监察工作的需要。
(四)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积极协助单位党组织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对各部门和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制定详细的廉政风险防控手册,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廉政风险点、防控措施和责任人。每季度对各部门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例如,在对下属二级机构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中,深入了解其业务流程和权力运行情况,帮助其梳理廉政风险点,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并定期对防控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廉政风险得到有效防控。进一步强化监督责任,构建事前预防、事中监督和事后查处相结合的全方位监督体系。在重大项目招投标前,提前介入,对招投标文件、程序等进行严格审查,确保招投标过程公开、公平、公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项目结束后,对项目资金使用、绩效等情况进行全面审计,严肃查处违规违纪问题。创新廉政教育方式方法,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层次党员干部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内容。针对业务部门党员干部,结合其业务工作实际,编写廉政风险案例手册,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增强廉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领导干部,开展专题廉政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解读最新的党风廉政建设政策法规,分析典型案例,提高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多样化的廉政教育方式,提高全体党员干部对廉政风险的认识和防范能力,推动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