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办公室2025年意识形态工作要点2

更新时间:202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一、加强舆论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1.强化正面宣传引导。围绕市人大常委会的重点工作,如立法工作、监督工作、代表工作等,制定详细的宣传计划。提前策划宣传主题,深入挖掘工作亮点和成效,通过新闻报道、专题文章、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市人大工作的进展和成果。加强与主流媒体的沟通协作,主动提供新闻线索和素材,邀请媒体记者参与市人大的重要活动,及时报道市人大的决策部署、工作动态和履职成效。在XX人大网、AAA公众号等自有媒体平台,开设“人大工作进行时”“代表风采”“法治前沿”等专栏,定期发布优质内容,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提升市人大工作的社会知晓度和影响力。

2.加强网络舆情监测与应对。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安排专人负责,利用专业舆情监测软件,对涉及市人大工作的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制定完善的舆情应对预案,明确舆情处置流程和责任分工。一旦发现负面舆情,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科室和专家进行分析研判,制定应对策略,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化解舆情危机。加强与网信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联动机制,共同应对重大网络舆情事件,维护市人大的良好形象和社会稳定。定期对舆情监测与应对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和方法,提高舆情处置能力。

3.规范信息发布管理。严格执行信息发布审核制度,明确信息发布流程和责任。所有拟发布的信息,必须经过科室负责人初审、分管领导审核、主要领导审批等环节,确保信息内容准确、导向正确、格式规范。加强对信息发布平台的管理,定期对XX人大网、AAA公众号、微博等平台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防止信息泄露和网络攻击。对已发布的信息进行定期梳理和更新,及时删除过时、错误的信息,保证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加强对信息发布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和保密意识,确保信息发布工作安全、规范、高效。

4.开展人大宣传工作培训。定期组织人大宣传工作培训,邀请新闻媒体资深记者、编辑、网络舆情专家等进行授课,内容涵盖新闻写作技巧、摄影摄像技术、新媒体运营、舆情应对等方面。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操演练等方式,提升市人大办公室工作人员和基层人大宣传工作者的业务水平。鼓励工作人员积极参加各类新闻写作、摄影比赛等活动,以赛促学,提高宣传工作能力。加强宣传工作经验交流,定期召开宣传工作座谈会,分享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共同探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推动全市人大宣传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

---此处隐藏3747字,下载后查看---

五、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工作机制

17.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意识形态工作相关制度,如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舆情监测与应对工作制度、信息发布审核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等,明确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确保意识形态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有序。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定期对制度执行效果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完善制度,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8.完善意识形态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市人大办公室与市委宣传部、网信部门、新闻媒体等单位的协调联动机制,加强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和工作协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究分析意识形态工作形势,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重大宣传活动、舆情应对等工作中,加强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19.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考核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意识形态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科室和个人年度绩效考核内容。明确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通过日常检查、季度考核、年度测评等方式,对各科室和工作人员的意识形态工作进行全面考核评价。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意识形态工作成绩突出的科室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进行问责,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实。

20.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经费保障。将意识形态工作经费纳入市人大办公室年度预算,确保工作所需经费足额到位。合理安排和使用意识形态工作经费,主要用于宣传阵地建设、设备购置、培训活动、文化活动等方面,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经费使用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经费使用规范、安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