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带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方面。一是理论学习深度不够。支委委员虽能积极参与各类组织纪律和规矩的学习活动,但学习深度不够,往往浮于表面。在学习党纪党规时,只是简单地了解条文,未深入探究其背后的意义与目的,对相关理论与制度的深层次内涵挖掘不足。这就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对部分纪律要求的理解和把握不够精准,难以从根本上领会和遵循组织纪律和规矩。二是知行结合不够紧密。学习组织纪律和规矩后,存在学用脱节的现象,即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欠佳。在处理具体事务时,不能有效地运用所学的纪律和规矩来指导实践,导致工作中出现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影响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组织纪律和规矩的严肃性。三是视野格局不够广阔。在处理事务时,部分支委委员常常只着眼于眼前的任务,而忽视了从整体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考量。例如在规划年度任务时,过于关注短期的收益,没有充分考虑到对团队长远发展的影响。这种大局观的缺失,限制了工作的全局性和前瞻性,不利于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二)在带头增强党性、严守纪律、砥砺作风方面。一是在密切“群众联络”、破除沟通障碍壁垒上存在差距。与群众的沟通联系不够紧密,主动了解群众需求的意识较为薄弱。在工作中,往往多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没有充分顾及群众的实际情况和利益诉求,导致部分工作措施难以满足群众的期望,使群众对工作的满意度不高,影响了团队与群众之间的关系。二是在优化“组织活动”、激发担当作为精神上存在差距。组织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缺乏创新和吸引力,难以有效激发团队成员的担当精神和工作积极性。在活动组织过程中,对成员的参与度和反馈关注不足,没有充分考虑到成员的需求和感受,导致活动效果不尽人意,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三是在落实“任务闭环”、增强执行力度上存在差距。在工作任务的执行中,存在着重部署、轻落实的问题,对任务的跟踪督促不够及时有效。这使得一些任务无法按时完成,影响了工作的整体进度和质量,也反映出在工作执行环节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监督。
(三)带头在遵规守纪、清正廉洁前提下勇于担责、敢于创新方面。一是在提升“创新意识”、突破发展瓶颈制约上存在差距。面对工作中的新问题与挑战,部分支委委员的创新意识匮乏,习惯沿用传统的思维和方法来解决问题。这种因循守旧的方式导致部分工作难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限制了团队的发展,无法适应新时代对工作创新的要求。二是在鼓舞“工作士气”、强化责任担当意识上存在差距。工作中,部分支委委员存在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的问题,对待工作任务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存在推诿扯皮的现象,不愿意承担责任,这不仅影响了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损害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在深入“基层调研”、解决基层实际难题上存在差距。深入基层调研的次数较少,对基层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基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调研过程中,还存在走马观花、形式主义的现象,使得调研成果难以有效地应用于实际工作,无法真正为基层解决实际难题。
---此处隐藏2214字,下载后查看---
(三)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传统思维束缚较深。工作中习惯于按部就班,遵循传统的思维和工作方法,创新意识和能力不足。对新事物、新观念的接受较慢,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面对新问题和挑战,缺乏突破传统、勇于创新的勇气和决心,导致工作进展缓慢,难以取得突破性的成果,限制了团队的发展和进步。
三、整改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政治站位。精心制定学习计划。结合工作实际,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内容、时间和方式,保障学习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深入学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党纪党规等,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为更好地开展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创新优化学习方式。采用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理论学习与实践调研、专家讲座与交流研讨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支委委员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精神实质,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始终坚持学以致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工作中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切实履行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二)增强服务意识,紧密联系群众。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在工作中充分考虑群众的实际情况和利益诉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建立健全沟通机制。建立与群众沟通联系的长效机制,定期深入基层和群众调研,了解其生产生活情况和实际需求,及时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和意见建议。通过召开座谈会、设立意见箱、开通热线电话等多种方式,拓宽沟通渠道,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加强与群众的密切联系。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认真梳理分析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建立问题台账,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加强对问题整改情况的跟踪督促,确保问题及时有效解决,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切实提高群众对工作的满意度。
(三)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工作水平。着力培养创新思维。加强创新理论和方法的学习,拓宽视野,更新观念,培养创新思维。敢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勇于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积极推动工作创新,以适应新时代对工作的新要求。大力鼓励创新实践。在团队内营造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创新激励机制,对提出创新性建议和取得创新性成果的个人和团队予以表彰奖励。为团队成员提供创新实践的平台和机会,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充分调动其创新积极性。积极加强创新合作。加强与其他单位和部门的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的工作经验和创新成果,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工作水平。积极参与行业内的创新活动,加强与同行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行业的创新发展,实现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