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水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更新时间:2025-03 来源:网友投稿

近年来,xx县以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努力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深入推进碧水保卫战,统筹兼顾,强化监管,严格执法,认真履职,狠抓工作落实,有效管控工业废水排放,稳步提升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收集率,有力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持续开展河道“四乱”治理,大力加强流域项目建设,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但水环境质量不够稳定,水生态环境保护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短板。

一是水生态环境系统脆弱。xx县地处陇中黄土高原中部,属于xx省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虽然多年来不断开展植树、植草、绿化等工作,但因基础薄弱、干旱少雨等原因,森林覆盖率仅为5.43%,全年降水量较少,且降水多以冲击性暴雨形式出现,降水历时短、强度大,带动地表土壤流进附近的河流中,降低河流水环境质量,且流入河流中的淤泥沉淀于河底,对河流生态造成影响,水生态系统及其脆弱,水生态系统自净能力严重不足,是影响xx水生态环境的原因之一。

二是水资源短缺日益凸显。xx县水资源严重匮乏,多年平均降水量450.7mm,蒸发量1440.7mm,是降雨量的3.2倍。县内居民饮用水来源于引洮工程,xx水流主要用于保障生态用水、农业用水和少量工业用水。近年来,xx径流量急剧降低,甚至出现断流的情况。径流量不足,导致水环境容量不足,在污染物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径流量每减少一半,污染物浓度会上升一倍。统计近年来xx土店子断面水环境质量发现,冬季枯水期较夏季丰水期,水污染物浓度更高。水资源匮乏,是造成水环境质量下降,影响水生态环境系的原因之一。

---此处隐藏858字,下载后查看---

三是流量监测能力及补充机制建设不足。要加强对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就要及时掌握水生态环境的变化,包括水环境质量、生态流量等的变化。但目前,无论是xx县内,还是xx上游的渭源县,均没有河流流量监测能力,xx渭源、xx段也没有设置河流流量监测断面。对xx流量的把握仅处于肉眼观测和手工估算的阶段。当xxxx段流量不足时,也没有相关的工作机制保障xx生态流量,在枯水期,因无生态流量补充,造成xx污染物浓度上升是影响xx水生态环境的原因之一。

党的***报告提出,要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保护,推动江河湖库生态环境治理。推进水生态环境改善,要坚持系统观念,不仅要做好污染防治,还要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统筹好“三水”,在水生态系统治理上下功夫。

一是系统化开展水生态环境治理。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持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上下同心、齐抓共管,把保持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好的水生态环境,才能有更强的水生态自净能力。改善水生态系统环境,要坚持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并行,一方面控制污染源排放,杜绝滥采乱挖,另一方面要以河道生态环境为重点,以生态修复项目为抓手,积极谋划实施水生态修复项目,促进水生态系统持续优化、水生态功能持续提升,向“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水生态环境系统迈进。

二是系统化保障xx生态流量。总书记提出治水要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两手发力、系统治理”治水思路。保障河道流量,要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严格取用水监管、合理配置水资源,严厉打击违法取水行为。要加强水土流失治理,以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为主,实施封育、抚育,开展流域综合治理,提高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全面预防水土流失。要实施补水行动,当生态流量严重不足时,督促上游水库下泄生态流量,补充河水水量,保障xx生态流量。

三是系统化建设流量监测能力和补充机制。总书记指出:“要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要推进xx水生态环境改善,就要详细掌握xx水流量状况,有效降低xx水量变化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从硬件上来说,就要完善xx出境和入境断面水文监测建设,布设生态流量(水量)监测站,并实现数据共享。从软件上来说,要合理确定xx生态流量保障目标,根据xx生态流量目标要求,确定xx生态流量预警值,并针对不同xx流量情况制定相关应急预案,明确不同流量情况下,限制河道取水、上游下泄生态水等应急措施,细化统筹“三生”用水,优先满足xx基本生态用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