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工作要点安排,8月上旬,市人大城环委组织由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城环委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组成的调查组,对中心城区大气污染防治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组先后实地察看了**市**有限公司、xx科技有限公司和**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并走访了xx、xxx和xx周边商户及村民,座谈听取了市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公安局等8个部门大气污染防治情况的汇报,征求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存在的困难问题,较为全面地了解了中心城区大气污染防治情况。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一是深入实施市区一体化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机制,扎实推进涉气环境问题“双交办、双认领”制度、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包保国省控监测站点制度和重点工作“三单制”督办制度,层层压实压紧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责任。二是加强常态化防控,实施石料行业“三治”联防源头治理溯源追踪联合惩戒工作机制,建设建筑工地扬尘智能监控系统,探索实施扬尘管控红黑榜制度,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准入制度,为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污染防治不断深入。一是优化产业结构。中心城区严控“两高一低”项目落地,投资16亿元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宝工业园等省级以上开发区22个循环化改造重点项目。严格落实煤炭消费减量替代,中心城区未新建耗煤项目。扎实推进新能源利用,实施水风光一体化重大基地项目建设,提升铁水运输比例,新增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136辆。二是实施绩效提级,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及**年工作方案,对40家企业环境绩效提升完成初审及现场反馈。争取中央大气专项资金1.719亿元,实施49个大气治理和能力建设项目。谋划年度大气污染治理减排项目412个,已完工337个,晶昱玻璃1号线深度治理项目按期完工。加强异味治理,**采取降低反应温度、更新萃取生产设备、加强末端废气处理等措施减少废气排放,金贤达完善污水处理站废气收集处理系统并优化生产废气处理工艺,有效降低了恶臭气体排放。三是加强扬尘管控。推动建设工地扬尘治理关口前移,降尘设施不达标不得开工。全面抓好道路扬尘管控,定人、定车、定时、定标,对重点区域、点位、园区、企业实施精准降尘。强化国省干道、三环线等路面及施工路段扬尘管控和进城冲洗站常态运行,确保了控尘常态精准。四是强化源头治理。开展石料行业全产业链“三治”联防源头集中攻坚,对中心城区周边7家重点石料矿山企业“三治”联防源头治理成效进行常态化检查督办。推进“三治”联防源头治理和机制砂石高质量发展,溯源车辆337台次,追责约谈企业16家、停供1家矿山企业火工品,拆除非法企业136家,断电停产8家。
(三)执法监管不断强化。一是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全覆盖建设,完善中心城区恶臭在线监控系统、“智慧**”移动源排放在线监控体系、餐饮油烟在线监控、大气超级站等监测监控能力建设,强化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二是加强联防联控,常态开展路检路查、入户监督抽测等联合执法行动,依法查处超标柴油车217辆、非道路移动机械1台,实现非道路移动机械处罚“零突破”。加强用车大户企业监管,安装门禁系统128套、管控货车107万辆次、拦截黑名单车辆888辆次。实施第三方环检机构全覆盖执法检查,集中约谈5家,断网整改3家,立案查处1家。全面落实高排放柴油货车禁行通告,查处4093起违法闯禁行为。严管严查露天焚烧,处罚70余起,缴纳补偿金329.5万元。强化重点餐饮夜市区域常态值守,依法查处餐饮油烟污染案件2起。常态化开展巡查督办,推动2847个涉气问题整改,开展5轮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排查整治,累积整改问题855个,有力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
---此处隐藏2214字,下载后查看---
(三)执法保障有待提高。一是执法监管装备水平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目前尾气排放路检路查缺乏技术和设备,执法效能不高,尾气不达标车辆上路现象还较为凸显。国三及以下各类环卫作业车辆目前存量(71辆)多,设备老化油耗较多,10吨及以上的洒水车、喷雾车占比不高,一定程度影响了降尘作业效率。二是大气污染源点多面广,基层环保执法力量薄弱,难以适应当前繁重的执法监管任务。部分建筑工地黑车超载抛洒现象时有发生,焚烧秸秆、燃放烟花爆竹等屡禁不止。
三、几点建议
(一)强化宣传教育,压紧压实防治责任。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切实增强大气污染防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严格落实生态环境考核评价,市大气污染防治指挥部对照目标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强化考核问责,切实压紧压实攻坚责任。要加强信息公开,畅通公众监督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公众积极监督举报污染大气环境行为。要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的学习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为打赢蓝天保卫攻坚战营造浓厚氛围。
(二)加快结构调整,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要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重点行业向布局合理、产品高端、节能减排、产业绿色方向发展。要严格涉气企业环境准入,严格落实“三线一单”和总量替代制度,严控煤炭消费总量,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要着力优化产业布局,紧扣石化、化工、工业涂装等重点企业,持续推进深度治理和业绩提级,特别是聚焦城东城南片区异味扰民问题,积极创建“无异味园区、无异味企业”。要坚持大气污染防治统筹推进,扎实推动工业源、移动源、生活源等各类大气污染源协同治理。
(三)加大执法保障,保持环保高压态势。要坚持严格执法,深入实施“四不两直”检查,依法严惩有关企业超标排污、偷排偷放、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要常态化开展尾气排放超标检测、“三治联防”路检路查行动和扬尘专项治理,依法查处尾气超标排放、货车超载抛洒、工地及道路扬尘污染等。要积极推广智慧工地建设,优化完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综合用好5G、物联网、无人机航拍、走航监测等技防手段,切实提高监测水平。要加大资金投入,有效解决执法装备落后、环卫车辆老化、道路养护资金不足等问题。要加强监管执法人员执法业务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监管执法队伍专业化、规范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