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粮食春播生产基本情况
(一)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增长
一季度,春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8.08万亩,增长2.5%。其中谷物播种面积17.70万亩,增长2.5%。豆类播种面积0.21万亩,增长2.9%。薯类播种面积0.17万亩,增长2.2%。
(二)作物长势普遍较好
据近期与区农业农村局走访、实地调研,结合3月14日、3月30日、4月13日对10户种植大户、企业和30户散户进行调查的结果来看,前期墒情总体适宜水稻生长,中苗占比92%,同比持平。当前水稻陆续分蘖,总体长势略好于去年,通过加强田间管理,追加肥料等方式,弱苗已升级转化,生长情况较好。
---此处隐藏2025字,下载后查看---
按照田、土、路、林、水、电、技、管八配套的标准,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的力度,扩大优质农田工程实施面积,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抓好新建项目全程质量管理,加强工程建后管护,确保建成一亩、管好一亩,把项目区打造成“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据区农业农村局反映,目前累计实施建设高标准农田18.92万亩。其中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是2.5万亩,已经全部完成施工建设、县级验收、移交管护,市级竣工验收等工作。2020年高标准农田任务是2.5万亩,已全部完成施工建设工作,拨付资金2714万元,支付率73.1%,已完成耕地质量评定工作及项目的县级验收工作,目前结算资料已全部移交财政局进行财政审计结算。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任务数是3万亩,总投资4500万元,项目分为6个标段实施建设,已全部完成施工建设工作,拨付资金3774万元,支付率83.8%。目前已完成四个标段的县级验收工作和财政审计结算。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任务是2.5万亩,总投资3750万元,项目分为6个标段实施建设,目前施工建设进度已完成100%,提交财政2377.38万元,支付率达63.4%。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任务是3万亩,总投资约5330万元。项目已完成初步选址、初步设计勘探、初步设计报告评审等工作,初步设计报告已经通过市级评审,目前正在进行修改报市局审批,下一步将进行财政评审,5月份进行施工建设。
(五)科学技术推广有力
积极组织农技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推广,发放各类资料1万余份,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宣传推广2023年筛选确定的丰产性较好、抗性较强、品质较优的春播作物主导品种。水稻15个(金灿99、又香优龙丝苗龙等)、玉米10个(正大719、迪卡008等)。大豆8个(桂春8号、桂春15号等)、花生5个(粤油、桂花系列等)。全面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果园和茶园套种等技术模式,成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专班,持续做好品种选择、栽植技术、田间长势、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等指导服务,保证玉米生产,增加大豆供给和亩增效益。农技人员现场教学,指导农户、经营主体种植的关键环节、管护的时间节点等,落实点对点服务,全方位教学和服务,为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充分利用乡村两级会议、手机AAA群、进村入户等方式,向基层干部和村民广泛宣传复合种植优势、奖补政策、技术要领等,提高知晓率,激发复合种植激情和热情。对3000多名农民、新型经营主体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对基层农技员开展知识更新培训,发放技术资料3000余份。加大水稻二化螟、纹枯病等重点病虫害田间调查力度和频次,及时发布监测预警信息,积极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和高效器械,大力推进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
(六)气候总体适宜
据国家气象观测站记录,3月份XX区平均气温约20.0℃,与历年同期相比,总体偏高2.4℃;日照时数平均约81.5小时,比历年同期偏多约6成。3月降雨大部40~100毫米,与历年同期相比,大部偏少2~4成。3月综合气象条件有利于早稻育秧,有利于犁耙稻田和春插用水的供给。4月1日-19日,平均气温约22.2℃,比历年同期偏多约0.7℃。日照时数平均约34.6小时,比历年同期偏少约12小时℃,降雨大部40-80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约5成。5月水稻分蘖期气温偏高,日照大部正常,光热较充足,总体利于农作物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