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名问题
一是卷内目录提名不规范。按照规定,卷内目录的题名应当标明文书种类和事项,如“审计通知书送达回证”或“审计报告送达回证”,但实际工作中卷内题名不规范的现象很多,如写成“审计文书送达回证”、“送达回证”等。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无标题或标题不明确的,应根据文件内容自拟标题,并用“〔〕”注明;二是审计案卷题名不规范。按照规定,案卷题名书写格式应为:“立档单位+对(介词)+被审计单位名称+项目审计的时间范围+项目审计种类名称”,但实际操作中,很多档案的案卷题名不是缺项目审计的时间范围就是缺立档单位,其中尤以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缺项目审计时间范围居多。
二、日期问题
一份完整审计项目档案中有三个日期需要重点关注,即卷内目录日期、案卷封面中的审计时间以及案卷封面中的“自年月至年月”。一是卷内目录日期。按照规定,填写文件材料的成文日期(证明类材料填写底稿日期)可省略“年”“月”“日”字,在年、月的数字后加“.”号,但实际上很多卷宗日期格式写成“2011-3-19”“11.3”等,甚至一份档案的卷内目录中出现多种日期书写格式,对于档案而言,格式书写的统一规范是一份合格档案的最基本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无成文日期问题,根据规定,文件材料上无日期的,审计人员应准确判定日期后填写,但实际操作中如果遇到文件材料没有日期的情况,审计人员通常就不填写日期了。二是案卷封面中的审计时间,应填写从发出审计通知书至出具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等最后一份文书的起止时间。三是案卷封面中的“自年月至年月”,应填写本审计案卷内审计文件材料最早形成日期(不包括引用法规原件的日期)和最晚形成的日期。
三、责任者问题
---此处隐藏1741字,下载后查看---
检查发现结论性文件时间存在前后矛盾现象,如审计报告文号为﹡审发〔2010〕104号,发文最后日期为2011年1月28日,印发日期又为2010年1月28日。
九、取证材料问题
根据规定,所获取或收集的原始证据,应加盖被审计单位的印章并签注提供时间,对于由于凭证太厚等无法复印的情况,应拍照取证。但实际工作中,常常存在取证记录所附证明材料未盖章或取证材料无效的情况,甚至有些取证材料由于凭证太厚的原因,复印件为空白页。
十、装订问题
一是纸面放置不合规定。根据规定,文件材料装订时应在右边和下边取齐,A3纸应单页折,纸面小要粘贴或托裱在A4型纸上再装订,表格的表头应朝内或朝上,但实际操作中,常常存在纸面放置不合规定现象,如A3纸装订时折成双页合订、小纸未裱、表格错位等。二是金属物未拆除。根据规定,档案归档时应拆除文件材料上的金属物,但实际工作中,归档的档案中常有大量的订书针、回形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