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新技术的发展,都会有两面性。但数字化转型和新业态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必须抓住机遇、顺势而为。
中国的改革开放,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由经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阶段的变化使我们的社会同时面对着市场化转型、城镇化转型和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继市场化和城镇化之后,驱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
经济和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推动发展理论的创新
理论的创新总是受解决重大现实问题需要的驱动。可以说,我国是较早就敏锐意识到世界发展与技术变革大变局的国家之一,并在此基础上为应对这一变局在科技投入和产业布局方面及时作出了重大调整。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基础研究、核心技术和高端制造业等领域的科技研发投入,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以应对全球产业链的动荡变化,推进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这种选择是基于我们对自身发展阶段和发展挑战的认识,也是基于对国际上其他走向现代化的国家的发展经验的总结。中国的发展已进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阶段,处于一个“夹心层”:在产业链的低端,劳动力供给、资源供给、生产成本等传统的“比较优势”,面对后起的新兴经济体在逐渐弱化;在产业链的高端,面临发达经济体的技术垄断、资本优势和市场控制。中国进入的这种新发展阶段,以及国际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形成了某种进一步发展的倒逼压力,即必须通过突破一系列科技瓶颈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应对数字化转型的重大变化。
---此处隐藏2640字,下载后查看---
任何新技术的发展,都会有两面性。但数字化转型和新业态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必须抓住机遇、顺势而为。
新业态产业创新活跃、技术密集以及跨越融合的特点,既对其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创造了更多的发展空间。新业态通常采用灵活、自由的工作安排,如远程办公、弹性工作时间和自由职业模式,这些个性化的模式使得劳动者可以更加自主地管理自己的工作时间和空间,有效地组织工作生活,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满意度。新业态也促使劳动者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新业态也注重激发劳动者的创造力,推动新的业务模式和服务方法的产生。
新业态具有数字化、智能化、精密性等特征,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生产和管理方式,大幅度提高了劳动效率。新业态依赖于各类先进技术与智能设备的落地与应用,能够提高劳动资料的利用效率和投入精准程度。它通过线上平台的实时监控及时关注市场动态与反馈,并做出应对措施,从而提高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新业态还通过智能化的供应链管理,精确调节供需平衡,控制产品质量,降低管理成本。
新业态下的劳动对象得到进一步拓展,既包括自然资源与人造加工等有形的原材料,也包括数据、品牌、知识和专利等无形的劳动对象。在很多情况下,新型数字产业(如电子商务、云计算服务、数字内容创作等)的崛起,也为实体经济注入了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提升了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发展水平。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和拥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东方大国,似乎正在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拥抱”新技术带来的变化和数字化转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需要清晰地认识和认真地研究这一新的巨变可能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在各方面做好应对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