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必须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共同富裕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农村发展不充分上。为此,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大力推进农村全面振兴,这是促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应然选择,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必由之路,对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一、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为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走共同富裕之路,关键在于乡村,乡村振兴关系到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一方面,要将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嵌入乡村振兴的重大决策部署中,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另一方面,要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乡村振兴是共同富裕的基础前提。因此,要深刻把握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统一关系。
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前提。共同富裕不仅是一个局限于分配领域的社会问题,更是一个基于生产的经济社会难题,共同富裕的实现必须依赖生产力的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在发挥市场在农业农村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藩篱,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通过大力推动农村发展,促进乡村经济增长,实现乡村振兴。只有乡村发展了,农业生产才能有保障,农村增收才能实现,农民生活才能有改善,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旨在实现城乡发展的协调和统一,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推动共同富裕。新发展阶段下,不仅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还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乡村振兴程度决定了共同富裕实现的进程。要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把提升农业供给质量、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作为重点来抓,从而有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共同富裕为乡村振兴提供明确的前进方向。共同富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价值依据,共同富裕也是乡村振兴的前进方向。面对现阶段“三农”事业发展的新趋势与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新局面,应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缩小城乡差距,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为共同富裕的实现创造了更加坚实的基础。要通过不断探索,寻找发展方向,让市场实现有效运转,把握好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在实现两者有效结合的基础上,共同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推动共同富裕的发展进程。
---此处隐藏1964字,下载后查看---
二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夯实基础价值观阵地。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更好地发挥村规民约在乡村社会秩序、公共道德、乡风民俗、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规范引导作用。让农村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实现精神上的富足。
三要发展乡村文化事业、壮大乡村文化产业。可以依托优秀的农耕文化与优美的自然风光,加快培育和建设一批地域特色鲜明、产业优势明显的乡村文化产业基地,更好地以精神富裕反哺物质富裕。
(三)以生态振兴支撑乡村振兴,构建共同富裕重要内容
乡村独有的生态环境优势具有巨大的生态潜力。要推进生态财富转换成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培育乡村生态振兴新动能,构成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
具体有以下三种实践模式:一是通过将生态资源转换为生态产品,因地制宜探索生存发展之路,积极借助数字技术创建电商直播产业,惠及更多群众。二是将乡村生态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相耦合,构建以自然生态资源、现代农业和田园综合体为主的乡村生态产业化模式,依托泉河湖溪、森林山地、滨海岛屿等类型多样的自然生态景观,发展乡村旅游,充分发挥生态要素的经济功能。三是找到文化认同的“锚点”,通过新媒体带动生态旅游,进而实现经济增长与农民富裕。可以通过打造“体验+新媒体+旅游”模式,以更高的智慧和耐心,夯实乡村生态发展的实力,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支点与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