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局局长学习2025年两会精神研讨发言材料

更新时间:202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一、两会精神指引下的财政工作新方向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全面回顾了过去一年我国在复杂严峻形势下取得的重大成就。在经济领域,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4.9万亿元、增长5%,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彰显了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与活力。在民生保障方面,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1%,义务教育、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社会救助等保障力度加大,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发展的温度。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也为财政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提出了更高要求。两会强调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明确财政工作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防范化解风险等重点任务发力。财政政策需更加积极有为,精准有效,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这为财政工作锚定了新的目标和方向,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深刻领会两会精神实质,将其转化为推动财政改革发展的具体行动。

二、深化预算与财税体制改革

(一)推进零基预算改革。传统预算模式下,支出固化格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财政资金的优化配置。零基预算改革以“零”为起点,打破基数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要求对所有支出项目重新进行评估和审核。在编制预算时,不再以上一年度的支出基数为依据,而是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绩效目标和成本效益分析来确定预算金额。以教育领域为例,在以往的预算编制中,学校的经费可能主要依据上一年度的拨款基数进行调整,而忽略了学校发展的实际需求变化。实施零基预算改革后,要对学校的教学设施更新需求、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学生规模变化等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如果某所学校计划新增专业,就需要对新增专业所需的教学设备采购、师资引进等费用进行详细测算,纳入预算编制,确保资金分配更加科学合理,满足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确保零基预算改革顺利推进,需建立健全预算项目库管理制度。对各类支出项目进行分类入库,实行动态管理。项目库中的项目要经过严格的论证和审核,具备明确的绩效目标和实施计划。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优先从项目库中选取成熟项目进行安排,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建立定期分析和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问题,确保预算执行与预算编制的一致性。

---此处隐藏4465字,下载后查看---

(一)加大财会监督力度。财会监督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规范财政财务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维护财经纪律具有重要作用。加大财会监督力度,要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的财会监督体系。在监督主体方面,整合财政部门内部的监督力量,加强财政监督机构与预算、国库、资产管理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监督合力。同时,加强与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信息共享、线索移送、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实现不同监督主体之间的协同监督。在监督对象方面,覆盖所有财政资金和预算单位,包括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对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监督,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规范、有效使用。创新财会监督方式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监督效率和效果。建立财政资金动态监控系统,对财政资金的流向、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预警违规行为。开展大数据分析,通过对海量财政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点,提高监督的精准性。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如民生领域、重大项目建设等,对发现的问题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形成有力震慑。

(二)严肃财经纪律。财经纪律是财政经济工作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严肃财经纪律对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障财政资金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强对财经纪律的宣传教育,提高各部门、各单位和相关人员的财经纪律意识,使其自觉遵守财经纪律。完善财经纪律制度体系,明确财经纪律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加强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执行力。对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要制定明确的处罚标准和措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大对违反财经纪律行为的查处力度,对违规设立“小金库”、截留挪用财政资金、虚报冒领财政补贴等行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同时,加强对典型案例的曝光,发挥警示教育作用,营造风清气正的财经环境。

(三)提升资金使用效益。提升资金使用效益是财政工作的核心目标之一,要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各个环节入手,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预算编制环节,要加强项目前期论证和评审,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对重大项目和专项资金,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和绩效评估,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和绩效目标合理安排预算资金。在预算执行环节,建立健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加强对预算执行进度的跟踪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加快预算执行进度,避免资金闲置浪费。同时,强化预算执行约束,严格控制预算调整和追加,确保预算的严肃性。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在预算编制时,明确绩效目标;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绩效目标实现情况进行跟踪监控;在预算执行结束后,对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进行全面评价。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和调整的重要依据,对绩效好的项目给予优先支持和奖励,对绩效差的项目减少预算安排或暂停项目实施,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推动财政科学管理,增强政策协同性。财政科学管理是提高财政工作水平、实现财政职能的重要保障。要加强财政管理制度建设,完善预算管理、国库管理、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等各项制度,建立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财政管理体系。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财政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建立一体化的财政信息系统,实现财政业务的数字化处理和信息共享,提高财政工作效率和透明度。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提高财政干部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财政干部队伍。增强财政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协同性,形成政策合力。财政政策要与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就业政策等相互配合,共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例如,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财政政策通过加大支出、减税降费等措施,刺激经济增长;货币政策通过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等措施,为经济发展提供适宜的货币环境;产业政策通过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就业政策通过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稳定消费市场。通过各政策之间的协同配合,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2025年两会为财政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我们要紧密围绕两会精神,结合财政实际,坚定不移地推进预算与财税体制改革,强化风险防范与债务管理,加强监督与提升效能,努力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在新的征程中,财政部门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财政力量,让两会精神在财政领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