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新区城市社区发展治理的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一)社区设置。我县城市社区共历经3次规划调整,2012年,我县将社区由3个调整为10个城市社区;2017年,我县将10个城市社区拆分调整为20个;2023年,我县将20个城市社区调整为39个。其中青年路街道9个(X社区、X社区、X社区、X社区、X社区、X社区、X社区、X社区、X社区);X街道9个(X社区、X社区、X社区、X社区、X社区、X社区、X社区、X社区、X社区);X街道12个(X社区、X社区、X社区、X社区、X社区、X社区、X社区、X社区、X社区、X社区、X社区、X社区);X街道3个(X社区、X社区、X社区);X镇3个(X社区、X社区、X社区);X区域发展中心3个(X社区、X社区、X社区)。

从目前全县社区规模上看,超过10000人的社区共有8个(X社区、X社区、X社区、X社区、X社区、X社区、X社区,X社区以流动人口为主)。

(二)社区分类。目前全县39个城市社区共有小区447个。其中,商业小区152个,主要集中在新城区;无专业物业管理楼院164个,主要集中在老城区;单位管理小区131个,主要集中在老城区。前期通过基本情况摸排和各社区现状,我们把全县39个城市社区从小区情况、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平安法治建设、文明建设、服务水平建设等方面分为了三大类。其中,“示范类”社区(9个),“创优类”社区(9个),“强基类”社区(21个)。

(三)社区队伍。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原则上按照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不少于18人的标准配置社区工作者,社区规模超过3000户或10000人的,超过部分可按每300户或1000人增配1名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社区规模不足3000户或10000人的,按照标准等比核减。同时综合考虑社区规模、人口数量等,每个社区一般配备5至9名社区“两委”成员和一定数量的其他社区工作者。目前,我县现有社区工作者556人,其中两委成员240人,其他专职工作者316人。大多社区已经足额配备社区工作者,也有部分社区存在缺口。

---此处隐藏1356字,下载后查看---

X新区成立以后,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促进全县社区的发展,如何在社区规划、社区队伍建设、社区服务、社区经济等方面更好地融合,是我们下步需要探索和思考的方向。

(一)探索建立适应X新区发展的社区治理模式。针对全县城市社区比例偏低的实际,下一步我们将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社区的规划调整,一是在新城区根据实际加快规范城市社区的建设步伐;二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考虑条件成熟的拆迁村进行村改居。我们已经重点对X、X、X、X等街道(乡镇)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形成了初步调研报告。下一步将结合实际情况针对目前现有的社区,通过分类治理,精准施策,打基础和树标杆并重等途径进行提升。

(二)加强社区阵地建设。针对目前阵地不健全的部分新成立社区要指导他们通过回收社区综合服务用房等多种途径完善阵地建设。有阵地的要持续完善党群服务阵地基本功能,建立服务清单和政务清单,提升使用效益,为居民提供精细化服务。

(三)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社区工作者队伍素质。通过实地观摩、课堂实操、社区工作者职业能力竞赛等方式加强对社区工作者整体队伍的培训管理。我们将结合实际出台相关方案,通过持续发挥社区书记“领头雁”作用加大服务社区居民群众的力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四)以群众自组织为纽带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动能。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尤其是矛盾调解类、志愿服务类组织。针对居民自发形成的兴趣团队,通过社区引导转型为治理型组织,融入社区治理队伍。同时鼓励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承接社区服务项目,服务居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