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学习两会精神党课:聚焦两会民生要点,共筑就业保障新篇

更新时间:202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一、两会聚焦,就业形势与政策要点

(一)2025年就业形势的严峻挑战。2025年,我国就业形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2025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这一庞大的毕业生群体涌入就业市场,使得就业竞争愈发激烈。就业总量压力依然较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在一定时期内仍然存在。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也十分突出,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现象。一方面,大量求职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却难以招到符合岗位要求的人才。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重复性、规律性的工作岗位正面临被替代的风险,这也给就业市场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

(二)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就业的重点举措。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稳就业、保民生的政策举措。报告强调要更大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和稳定就业,同时统筹好新技术应用和岗位转换,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具体措施包括加大各类资金资源统筹支持促就业,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素质;优化就业创业服务,取消应届高校毕业生身份认定限制,调整机关公招年龄上限,支持事业单位适当放宽招聘年龄条件,鼓励企业放宽用工年龄限制,为劳动者提供更加公平的就业环境;强化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统筹抓好离校前和离校后就业服务,全覆盖建立高校就业服务指导站,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同时统筹做好农民工、退役军人、残疾人等群体的就业工作。

(三)代表委员关于就业的提案与建议。在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围绕就业问题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提案和建议。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陈众议建议尽快推行允许自愿且符合退休年龄条件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办理退休,为年轻人就业创造更多、更好的机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余兴安指出,应利用好数字平台促进青年精准就业,依托新兴数字平台,吸引更多年轻人实现多元化、精准化就业创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建议修改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相关法律,将反就业歧视纳入其中,对就业歧视现象给予明确、清晰的法律规制。这些提案和建议反映了社会各界对就业问题的关注,也为政府制定就业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此处隐藏4326字,下载后查看---

(一)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落实两会就业精神的工作方案。本单位要深入学习领会两会就业精神,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要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将就业工作纳入单位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落实到位。要积极开展就业帮扶工作,根据本单位的业务特点和资源优势,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就业岗位和就业服务。要加强与政府部门、企业、高校等的合作,共同推动就业工作的开展。例如,与企业合作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与高校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二)党员干部在就业工作中的责任与担当。党员干部在就业工作中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勇于担当,积极作为。要加强对就业政策的学习和宣传,提高自身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为就业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要关心就业困难群体,主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积极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服务。要带头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为就业工作做出表率。要积极参与就业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展望未来,党建如何持续助力就业保障工作的发展。展望未来,党建工作将在就业保障工作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党建要持续加强对就业工作的政治引领,确保就业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党建要推动就业政策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根据就业形势的变化和劳动者的需求,及时调整和优化就业政策,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党建要加强对就业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的建设,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和质量,为劳动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党建要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共同推动就业保障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同志们,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让我们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以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为指引,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投身就业工作实践,为共筑就业保障新篇、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