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2期《求是》杂志发表总书记的重要文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强调“坚持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守的重大原则”。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为坚定改革信心、更好凝心聚力提供了科学指导和重要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坚持守正创新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深刻认识重大意义、准确理解丰富内涵、牢牢把握实践要求,为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行稳致远提供更加强大的思想、理论和方法指引。
1、前进道路上必须始终坚持守正创新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守正创新推进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书写了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深刻认识坚持守正创新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必须溯源究理,充分挖掘守正创新的哲学意涵、文化价值和实践作用,把握守改革之正、领改革之先的道理、学理、哲理。
守正创新是唯物史观社会发展理论的题中应有之义,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哲学规定。总书记强调,“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唯物史观认为,改革是在不改变社会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和环节进行的具有深远影响的改变和革新,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部分质变。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需要改革并经常进行改革、需要广泛改革和深入改革的社会。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一方面,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必须坚守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坚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伴随社会发展不断转化,必须大胆创新、开拓进取,坚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只有立足唯物史观的哲学高度理解坚持守正创新的重大原则,才能深刻把握“改革不改向、改革必彻底”的理所应当。
---此处隐藏3122字,下载后查看---
3、增强守正创新的定力和魄力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总书记强调,“坚持守正创新,既要有道不变、志不改的强大定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定‘四个自信’不动摇,又要有敢创新、勇攻坚的锐气胆魄,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新征程上,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必须更加坚定贯彻好坚持守正创新这一重大原则,不断创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辉煌。
坚定守正创新的信心,将改革进行到底。“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只有登高望远、开阔视野,才能“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一方面,站在历史规律的高度把握贯彻守正创新的历史必然,坚定攻坚克难的必胜信心。从大历史观看,回顾百余年党史、70多年新中国史、40多年改革开放史以及500余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史,传承发展、变革创新始终是社会主义创立、发展、完善的主题主线,始终是中国GCD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法宝。另一方面,站在理论发展的高度把握贯彻守正创新的理论必然,坚定思想引领的必胜信心。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高度契合、相互成就,在守传统之正、创时代之新中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成为指导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强大思想武器,未来也必将成为引领改革行稳致远的思想指南。
强化守正创新的责任,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担负着推进改革的重要职责。”道不可空论,理不可空谈,把握好、坚守好坚持守正创新这一重大原则全在于履职尽责,“该改的坚定不移改,不该改的不改”。坚定守正的政治定力,毫不动摇坚持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既不是推倒重来、另起炉灶,更不是全盘西化、犯颠覆性错误,必须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增强创新的行动自觉,以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的政治勇气,直面矛盾问题不回避,铲除顽瘴痼疾不含糊,应对风险挑战不退缩,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
汇聚守正创新的合力,充分调动有利于改革的一切积极因素。总书记强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要做好舆论引导,加强对改革新成果、新成效、新变化的正面宣传,进一步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加强研究阐释,加强对《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的研究和阐释,特别是加强面向基层和群众的宣传、解读,及时解疑释惑,回应社会关切,广泛凝聚共识,筑牢全党全社会共抓改革的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增强大局意识,从人民群众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正确认识守正创新中的破立关系,正确对待破立并举中的利益关系调整和个人利害得失,推动形成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