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财政局局长学习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专题研讨发言材料

更新时间:2025-04 来源:网友投稿

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2025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为国家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高瞻远瞩的战略部署。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身为财政工作者,我们肩负着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保障重大战略顺利实施的重任。此次中心组学习会议意义非凡,它不仅是深化思想认识、提升政治站位的重要政治任务,更是为我们日常财政工作提供指引的行动指南。下面,我结合我市财政工作实际情况,就深入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分享三点认识和体会。

一、深刻把握两会精神核心要义,锚定财政工作战略方向

(一)构建和谐财政体制的时代要求。在经济发展的长河中,我国已步入全新阶段。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重心发生了重大转变,从过去单纯追求速度规模,逐步转向注重质量效益。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构建与之高度契合的新型财政体制显得尤为紧迫。新型财政体制要求财政政策在支出方面展现出更强的适应性。一方面,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是维持经济稳定增长、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改善,还是科技创新投入,都需要财政资金的有力支持。另一方面,更为关键的是要注重资金使用效能。每一笔财政资金都来之不易,如何让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以我市的实际情况为例,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占比达78%,这一数据充分反映出实体经济正在稳步复苏,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土地出让收入同比下降12%这一现实问题。在过去,土地出让收入曾是地方财政的重要支柱之一,但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房地产市场的变化,这种依赖模式难以为继。这警示我们,必须加快培育新兴财源,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在培育新兴财源的过程中,财政政策可以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比如,通过设立产业扶持基金,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强对创新创业的支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和项目落地生根。

(二)推动财政高质量发展的多维价值。一是统筹发展和安全,保障重大项目与风险防控并行。在统筹发展和安全方面,财政工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去年,我市通过建立专项债券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成功将债务率控制在85%的警戒线内。这一举措意义重大,既保障了轨道交通三期等重大项目的资金需求,为城市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又有效守住了风险底线,确保了财政运行的稳定和安全。轨道交通建设不仅能够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升城市运行效率,还能带动沿线区域的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和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然而,轨道交通建设往往需要巨额资金投入,专项债券成为了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在发行和使用专项债券的过程中,我们建立了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从债券的发行、资金使用、项目建设到后期的运营和偿债,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管。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严格的管理,确保每一笔债券资金都用在刀刃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有效防范债务风险。二是助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财政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今年,市本级单列10亿元生态补偿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这一举措是财政促进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体现了我市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对其进行系统治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生态补偿专项资金的设立,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这些资金可以用于开展植树造林、水土保持、湿地保护等项目,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也可以用于支持生态产业的发展,推动绿色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的兴起,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三是促进社会公平,强化财政再分配功能。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今年再提高8%,这一举措通过转移支付调节区域差距,有力彰显了财政促进社会公平的再分配功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仍然存在。财政作为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转移支付等方式,将资金从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从高收入群体向低收入群体转移,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让广大城乡居民特别是老年人能够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这不仅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也有利于增强社会的稳定性和凝聚力。同时,通过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进一步缩小城乡和区域之间的公共服务差距,为全体人民创造更加公平的发展机会。

---此处隐藏4980字,下载后查看---

三、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构建协同共治新格局

(一)优化政策落实机制。一是建立重点企业服务直联点,确保政策精准落地。为了确保各项财政税收优惠政策能够精准落地,我们建立200家重点企业税费服务直联点,组建30个税务+财政联合服务专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对于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建立重点企业服务直联点,我们可以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政策需求。联合服务专班则可以整合税务和财政部门的资源和力量,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务。在政策宣传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举办政策宣讲会、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让企业深入了解优惠政策的内容和申报流程;在政策落实过程中,及时为企业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确保政策能够真正惠及企业。二是创新消费券发放模式,促进消费升级。在促消费方面,我们创新消费券发放模式,重点向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等大宗消费倾斜。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家居等大宗消费市场潜力巨大。通过向这些领域倾斜发放消费券,可以有效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促进消费升级。同时,消费的增长又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在消费券发放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消费券的发放效率和使用便利性。同时,加强对消费券使用情况的监测和分析,及时调整发放策略,确保消费券能够发挥最大的拉动消费作用。

(二)完善民生保障网络。一是加大民生投入,提升民生福祉。今年,我们继续加大民生投入,民生支出占比保持75%以上,新增3亿元用于托育机构建设。托育服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对于解决家庭生育后顾之忧、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生育政策的调整,托育服务需求日益增长。新增资金用于托育机构建设,可以增加托育服务供给,提高托育服务质量。我们要加强对托育机构建设的规划和管理,确保托育机构的安全、卫生和规范运营。同时,加大对托育服务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服务水平。二是加强医疗领域投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在医疗领域,我们建立医联体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医联体建设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建立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等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可以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共享和合理配置。专项补助资金可以用于支持医联体内部的人才培养、技术交流、设备购置等方面,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通过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三是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市级统筹,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针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我们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市级统筹,预计覆盖60万老年群体。长期护理保险是应对人口老龄化、解决失能失智老年人长期护理问题的重要制度安排。通过市级统筹,可以提高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障水平和基金抗风险能力。在试点过程中,我们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和待遇支付机制,确保长期护理保险基金的安全运行。同时,加强对护理服务机构的监管,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让老年人能够得到妥善的照顾。

(三)强化财政金融协同。一是深化政银担合作机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深化政银担合作机制,将政府性融资担保费率降至0.8%以下。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由于其规模较小、信用等级较低等原因,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直制约着其发展。政银担合作机制通过政府、银行和担保机构三方合作,共同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降低政府性融资担保费率,可以有效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其融资可得性。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支持担保机构降低担保费率;银行则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担保机构要加强风险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二是设立应急转贷基金,解决企业续贷难题。设立5亿元应急转贷基金,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续贷难题。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续贷问题是一个常见的难题。如果企业在贷款到期时无法及时获得新的贷款,就可能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应急转贷基金可以在企业贷款到期时,为企业提供短期资金周转支持,帮助企业按时偿还贷款,避免出现逾期和不良信用记录。企业在获得新的贷款后,再归还应急转贷基金。这一举措可以有效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保障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三是创新组合工具,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科创企业。创新财政贴息+风险补偿组合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创企业的信贷投放。科创企业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在发展初期往往面临着融资困难。财政贴息+风险补偿组合工具可以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和成本,提高其支持科创企业的积极性。财政贴息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风险补偿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金融机构的贷款损失。通过这种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创企业的信贷投放,为科创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同志们,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重在实干,贵在实效。我们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两会精神切实转化为实际行动,把各项政策红利充分转化为发展动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提升财政工作水平,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用财政的为全市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更坚实的贡献!让我们携手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