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严明政治纪律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更新时间:2025-04 来源:网友投稿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制定了一系列重大决策,总体上都得到了贯彻落实,也基本取得了预期效果,但是在落实中央重大决策的过程中,思想不够统一、措施不甚得力、效果差强人意的情况也普遍存在。因此,总书记近年来一直特别强调在从严治党中抓好中央政策的落实问题,要求全党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抓好落实工作,并多次强调严明党纪尤其要严明政治纪律,要求“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我们看到,在中央重大决策的执行中,“八项规定”的落实无疑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典型。这一决策在中央作出后,通过自上而下雷厉风行抓落实,在各个层面都得到有效实施,使我们党集中统一的组织优势得到充分体现,其效果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深入研究这一决策有效实施的基本经验,并加以概括和推广,对于新形势下落实中央重大决策、进一步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全面从严治党需要总结借鉴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经验

中央提出并落实“八项规定”,是基于党的性质任务和面临的新形势作出的重大决策。作出这一决策的主要背景在于:一是加强作风建设,密切党与群众的联系是党的宗旨和力量所在,也是我们党的一条最根本的历史经验,在新形势下我们需要进一步继承和发扬这一历史经验;二是我们党正面临着历史方位的历史性转变,“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使我们党的自身建设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克服脱离群众的危险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任务;三是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过程中,各个方面的建设都需要我们提高执政能力,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突出问题,都需要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因此改进作风是一个关键;四是新时期党的作风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尤其是官僚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屡禁不止,贪污腐败现象依然严重,必须下大力气加以整治;五是新一届党中央把加强作风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基于以上背景,十八大后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主要包括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君发表;厉行勤俭节约。并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带头改进工作作风,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带头密切联系群众,带头解决实际问题。也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严格按照本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贯彻落实办法,狠抓落实,切实抓出成效。

全面从严治党的提出也要切实解决好落到实处的问题,需要从“八项规定”切入、从“八项规定”突破、用“八项规定”示范。

---此处隐藏6970字,下载后查看---

(三)逐步建立中央重大决策的正常响应机制,实现全党行动统一。中央“八项规定”的有效实施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值得我们深刻总结和反思,就是中央重大决策的分级与自动响应机制建设问题,这个问题若能得到解决就会使中央重大决策落实步入正规化、制度化的轨道。中央“八项规定”的有效实施是动员各主体力量、发挥各机构权威、启动各方面机制的结果,但是这种启动程序繁琐、历时较长、成本较高,而且易于受到领导人个人好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可复制性不强。因此,我们应该在深入总结的基础上,着力构建一个中央重大决策的全党正常响应机制,就是中央重大决策一旦作出,各级党委政府组织应该形成一个正常响应的机制,以保证中央重大决策的真正落实,而无需中央耳提面命、反复强调。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曾经建立了这样的有效机制,但改革开放以来这样的机制已受到极大的削弱。当然,这一机制的实现有赖于这样几个方面,一是中央决策的分级问题。应该把中央重大决策按照重要性、紧迫性和广泛性分成若干级别,赋予独特的称谓,就像军队的几级战备状态一样,使各级党组织清楚自己相应的响应模式,并据以进行适当的党内动员;二是明确不同党组织在执行党的最高决策方面的义务和责任。要把党章的笼统规定逐步细化为党内的工作程序和纪律,并把它和中央决策分级挂钩,使地方和基层党组织落实中央重大决策有规可循、形成默契,而不是无所适从、无法问责;三是建立动态的联系机制。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探索建立中央决策与地方和基层党组织互动响应的机制,逐步把这种关联性固定下来,最终建立起保证中央决策实施的正常响应机制,为全党的集中统一提供有力的保障。这应该成为我们今后抓好中央重大决策落实工作要着力探索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必须发挥中央重大决策各实施主体的积极性,形成全党合力。中央重大决策关系党的发展和国家民族利益,因此必须发挥各个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中央“八项规定”的有效实施来看,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是中央机关很好地发挥了表率作用。中央“八项规定”之所以得到有效实施,与中央领导和中央机关的以身作则、典型示范有直接关系,正是由于上至总书记,下至中央各部委的一般干部,都能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在各方面做出了榜样,“八项规定”才得以得到全党迅速响应和广泛落实;二是各级领导干部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领导干部是中央重大决策的执行者、组织者,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们的认识、态度、行为对人民群众影响极大。因此,在中央“八项规定”落实过程中,我们坚持抓领导、领导抓,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带头改进工作作风,带头深入基层调研,带头密切联系群众,带头解决难点问题,从而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树立标杆、带动一方、影响一片,收到了良好效果;三是广大党员积极响应。中央“八项规定”符合党员期盼,反映了党员心声,因而“八项规定”一出台,广大党员认真学习,从自己做起,而且注重发挥监督作用,使党内很快形成了违反规定必然受监督、被处理的氛围,从而迅速遏制了不良风气蔓延的势头,使干部作风明显改善。

(五)健全完善相关制度,为中央重大决策实施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制度是对经验的升华,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任何工作只有上升到制度层面,变成制度规定,才能使好的做法固定下来,更长久地发挥作用。因此,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完善各项工作制度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是完善制度的一个典范,正是由于我们从中央、地方到基层,从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到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从纪律到财经、审计等都层层制定了一系列制度规定,而且这些制度规定明确,针对性强,便于操作,因而从各个方面保证了“八项规定”的落实。当然,在相关制度建设方面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正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的,要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机制,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改革会议公文制度;健全严格的财务预算、核准和审计制度;完善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中共中央发布的《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也提出,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着力点,针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突出问题,加大作风建设方面的党内法规建设力度,提高相关制度的集成性、针对性和执行力,为推进作风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我们要围绕以上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使制度为作风改进起到更有力的保障作用。

(六)强化对中央决策落实的监督,确保监督形式多样、全面有力。监督权是一项重要权力,与决策权、执行权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为了实现党内权力的有序、健康、良性运行,我们建立了党内决策、执行、监督权既相互分离、互相制约又互相协调的体制机制,尤其是提高了监督权的权威性,创新了监督权行使的途径方法,使有权不任性、用权受监督成为权力运行的新常态。从中央“八项规定”的执行看,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巡视工作功不可没。通过中央和省市两级派出巡视组进行常规和专项巡视,赋予其权力和职责,并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很好地起到了解情况,做好中央“千里眼”、“侦察兵”的作用,成为反腐的一把“利剑”。据统计,截至2024年11月底,各省(区、市)党委巡视组共完成对69个市(地、州、盟)、480个县(市、区、旗)及77个省直部门和98家省属国有企业、高校的巡视,向纪检监察机关移交领导干部涉嫌违纪违法问题线索1879件,其中厅局级和县处级干部线索562件;向组织(人事)部门移交选人用人方面的问题136件。巡视工作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形成了“内外共震”的良好效果。一大批重量级贪官被揪出,显示出巡视制度的巨大威力。此外,网络监督的作用正日益提升,网络线索、网上举报、网上與情也成为监督干部作风问题的重要途径,许多干部正是因此被发现和查处的。由于我们党高度重视和积极引导,网络监督已成为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的重要领域,在社会监督方面起到了带动作用。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值得很好地研究和总结,以便为今后中央重大政策落实提供经验和借鉴。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离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还有明显差距,如少数干部产生了消极抵触的情绪,一些腐败现象从地上转入地下,一些作风问题又变换出了新的花样等等,因此与不良作风的斗争是长期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正如总书记指出的:“改进工作作风的任务非常繁重,八项规定是一个切入口和动员令。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是我们作为GCD人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