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一、我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概况

(一)民营服务机构数量递增。xx年底我市民营性质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为70家,截至xx年11月底,民营性质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增至113家,增长率61.43%。

(二)业务范围逐步拓宽。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市人力资源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服务业态日益多元化,从传统的求职招聘服务、劳务派遣服务拓宽为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人力资源测评、人力资源培训、高级人才寻访、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等多个方面,以满足用人单位对人力资源服务的不同需求。

(三)从业人员数量素质双提升。全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xx年底从业人员1064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6.92%。按从业人员的教育背景来看,超五成从业人员学历是大专及本科以上学历,为629人,占比60.71%。取得人力资源职业资格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职称人员分别为100人、52人。从学历结构和取得职业资格人数的情况看,我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从业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实现了小幅提升。

(四)促进就业作用明显。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人力资源市场配置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在促进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xx年人力资源市场统计数据来看,全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帮助实现就业、择业和流动人数17.09万人次;举办现场招聘会631场次(其中农民工专场311场次,高校毕业生专场81场次),提供招聘岗位11.15万个,参会求职人员30.27万人;网络招聘发布岗位12.05万个,发布求职信息12.73万条;为669家用人单位提供劳务派遣服务,派遣各类人员1.**万人。

---此处隐藏3390字,下载后查看---

五、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人力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总书记强调:“人力资源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依托”。我们要坚持以xx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服务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更好服务就业创业和高质量发展。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规模化发展。贯彻落实好《关于推进新时代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完善人力资源产业扶持政策措施,鼓励兴办各类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增加市场体量、实施规模发展,培育一批有市场、有特色、有潜力的中高端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创业创新能力,鼓励企业注册和使用自主人力资源服务商标,开展自主品牌建设。发挥xx市临近两广的地理位置和人文优势,探索与广州、佛山、珠海、深圳等劳务需求量较大城市的人力资源开发、交流与合作,建立更为广泛的跨区域劳务协作关系,为有外出务工意愿的务工人员搭建更高质量就业桥梁。

(二)完善“永就业”平台,推进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建设。一是进一步优化平台功能。以用户评价为导向,对平台的视觉外观、基础设施配备、专版专栏设置、操作便捷度、就业数据分析等进行进一步优化,提高用户满意度;二是强化“永就业”品牌宣传推介。扩大用户群,提高用户活跃度,树立就业品牌形象,扩大区域影响力。三是强化岗位归集和精准服务。多渠道强化岗位归集,强化大数据分析,提升精准匹配度,靶向推送,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线上沟通桥梁;精心组织、积极开展大型主题招聘活动和专类服务,助力企业发展,帮扶重点群体实现就业;打造“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的全天候线上服务模式,确保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求职有门、就业有路、困难有助”。四是提升就业创业服务线上经办。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专区、青年见习专区、职业技能培训专版、“人社直通车”专栏、失业补助金和小额创业担保贷款网上申领通道等一批网上就业创业专类服务版块,深入推进公共就业服务“网上办、掌上办、指尖办”。

(三)强化日常监管力度,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规范化发展。一是切实加强行业监督。深入实施“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制度,加大违法违规惩处力度。定期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年报公示、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完善行业监督体系。二是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制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规范,推行诚信档案制度。深入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服务主题创建活动,推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恪守诚信准则,提升服务水平,创建服务品牌。三是加强日常监管。通过加强信息跟踪、市场巡查、受理投诉举报、排查矛盾隐患等措施,预防“非法职介”的产生。通过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时段劳务中介用工服务的监察执法,依法打击人力资源市场违法违规行为,通过下发责令整改、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吊销营业执照、吊销许可证等措施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人力资源市场正常秩序。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