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街道党工委书记在2025年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上关于作风建设的研讨发言

更新时间:2025-04 来源:网友投稿

---此处隐藏0字,下载后查看---

近日,党中央作出重要部署,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X月间,将在全党开展一场以深化中央八项规定为主题的学习教育。常言道,规尺正方能量直曲,矩器端才能画方圆,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党中央定下的“硬杠杠”,始终是党员干部言行举止的“校准仪”和“度量衡”。对于街道的党员干部而言,这场学习教育绝非简单的理论学习,而是一次对思想作风的深度体检、对初心使命的重新校准。我们要从以三个方面破题。唯有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融入血脉、化为行动,才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当好“忠诚践行者”“自律奋斗者”“贴心服务者”,以过硬作风凝聚起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

一、紧握“信念之舵”校准思想航向,甘做“赤诚向党心不移”的忠实践行者。思想是行动的“导航灯”,理论是实践的“度量衡”。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落地生根,首先需要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街道的党员干部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扬学习的“钻劲”和“挤劲”,用心用情用力破解一道道难关,越过一道道障碍,扛过一道道压力。既要在“专题研学”中深悟精髓,原原本本研读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把“严”的主基调刻进思想深处;也要在“碎片时间”里常学常新,利用“XX党建”“学习强国”等平台见缝插针充电,补充知识能量,填补知识恐慌和能力恐慌,切实让纪律规矩入脑入心。特别要从反面典型中敲响警钟,——那些“不拘小节”的破规者、“心存侥幸”的逾矩者,最终都沦为作风之堤的溃穴之蚁。我们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政治自觉,在党委会上的发言、民主生活的剖析、日常工作的细节中,科学运用作风建设的利器,用于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要始终以“两个维护”为标尺,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为思想上的“北斗星”、行动中的“指南针”。

二、攥紧“修身之尺”打磨作风细节,甘做“两袖清风拂尘埃”的自律奋斗者。自我革命的刀刃,首先要向自身作风顽疾开刀。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藏在一顿饭的规格里、显在一张表的填报中、见于一次会的会风里。要拿出“显微镜”查问题,在公务接待时算清“纪律账”,在文件起草时把好“务实关”,在调研走访中杜绝“盆景式”观摩;善用“放大镜”看危害,警惕“一杯酒、一包烟”的小恩小惠成为“温水煮青蛙”的开端,防止“不拘小节”演变成“不守底线”。尤其要在组织生活中亮真章:民主生活会上不搞“蜻蜓点水”式批评,相互提醒不能遮遮掩掩、有所保留。要敢于亮剑争锋,直击“怕担责不愿创新”“重留痕轻实效”等作风痛点;“三会一课”中不做“打卡式”参与,结合街道岗位职责谈如何把“精简会议”落实到减少基层报表、把“改进调研”体现为蹲点解剖麻雀。对查摆出的问题,不能查而不实、查而不细、查而不严,要坚决杜绝敷衍了事、蒙混过关的行为。特别是关乎辖区群众利益的堵点难点问题。要建立“整改进度表”,明确“风险点”对应的“防火墙”、“薄弱项”配套的“加固术”,让作风建设在“修枝剪叶”中展现“乔木亭亭倚盖苍”的挺拔姿态。

三、握紧“公仆之笔”书写民生答卷,甘做“枝叶关情总关心”的贴心服务者。中央八项规定的最终落点,是把“人民满意”作为最高标准。党员干部践行宗旨,擦亮底色,不能停留在“嘴上说”“纸上写”,而要体现在“脚步丈量”中:到田埂边蹲下来听农民算“收成账”,在社区里坐下来陪老人聊“家常事”,于夜市中逛一逛看小商贩的“经营难”。要结合“三抓三促”行动和“结对关爱”活动,把收集民意转化为实际行动:对群众反映的“办事窗口排队长”,不能只说“正在协调”,而要牵头优化流程、增设自助设备;对企业抱怨的“政策落地有温差”,不能只做“传达文件”,而要上门解读、跟踪问效。特别要警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坚持做实功,不做虚功。比如工作群里“秒回”却不解决问题、打卡留痕“精致”却脱离实际,这些现象本质上是背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新变种”。我们要把“群众表情包”当作“工作风向标”,建立“民生项目进度表”,对辖区老旧小区改造、留守儿童关爱等民生工程,既挂“作战图”又设“验收关”,让“问题清单”变成“幸福账单”,用“脚底板的硬度”丈量“为民服务的温度”,主动破解群众的“急难愁盼”真正让辖区群众在作风转变中感受到“看得见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