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一季度,xx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xx亿元,增收xx亿元,增长xx%。其中,税收收入完成xx亿元,为有史以来同期最高水平,实现历史新突破,同比增长xx%,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xx%,是2020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我们通过加强财源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拓展工业新增长极,持续增强财政实力;同时,强化税收征管,依法依规组织收入,确保应收尽收,不断提高收入质量。
(二)财政支出保障有力。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6.46亿元,同比增支25.56亿元,增长12.73%,创下历史新高,预算执行进度达到26.63%,比预期目标高3.36个百分点。在支出安排上,我们坚持有保有压,突出重点,不断优化支出结构。一是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支持力度,一季度投入工业转型资金19.8亿元,增长289.42%;科技支出投入6.45亿元,增长266.49%,助力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二是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市民生支出164.88亿元,增支8.18亿元,增长5.22%,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2.81%,涵盖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等多个领域,切实增进了民生福祉。
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积极支持重大项目建设。一是强化项目资金保障。配合重点项目申报专项债券,推动东部新城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临港新材料产业园、智慧产业园及配套基础设施等项目获得专项债额度48.72亿元。同时,积极落实重点项目资本金,加快推进xx吴圩国际机场改扩建等重点项目建设;指导配合制定项目筹融资方案,初步拟定xx站改扩建项目筹融资方案、新建五象火车站及相关工程筹融资总体方案,研究项目出资责任分担机制,为项目落地后提供资金要素保障。二是助力项目提速增效。2月18日,xx市2025年一季度重大项目开(竣)工活动举行,全市158个项目实现联动开(竣)工,计划总投资741.1亿元。市财政局评审中心迅速就位、靠前服务,抽调精干人员服务重大紧急项目,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流程,针对共性问题统一审核标准,加强各方沟通配合,提升项目评审效率,保质保量完成了广西南方丘陵山地带(xx)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xx东部产业新城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及配套基础设施工程—标准厂房二期项目等市重点工程的招标控制价审核工作。今年1-3月,xx市财政投资评审共审结项目229项,累计报审金额61.68亿元,审定金额48.86亿元,节约政府投资12.83亿元,节约率20.79%。
---此处隐藏2458字,下载后查看---
(三)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在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资金闲置、浪费以及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部分项目预算执行进度缓慢,资金未能及时发挥效益;一些领域的财政资金投入分散,缺乏有效的整合和统筹,影响了资金的整体使用效果。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持续加强财源建设。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围绕xx市重点产业布局,优化财政产业扶持政策,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培育壮大财源基础,增强财政收入增长的内生动力。积极支持企业创新发展,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从而增加税收贡献。加强与税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健全财源监控体系,加强对重点税源企业和重点行业的跟踪分析,及时掌握财源动态变化,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堵塞征管漏洞,做到应收尽收。
(二)全力保障重点支出。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持“保基本、保重点、控一般”的原则,在确保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的基础上,加大对重大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关键领域的支持力度,集中财力办大事,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加强财政资金统筹整合,打破资金分割和部门壁垒,将分散在各个领域的财政资金进行有效整合,形成资金合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别是在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领域,加大资金统筹力度,推动相关工作取得更大成效。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建立健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通报,督促各部门加快预算执行进度,确保财政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对支出进度缓慢的项目,要查找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对无法实施或不需要继续实施的项目,要及时调整预算,收回闲置资金,避免资金浪费。
(三)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预算编制方法,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将绩效理念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强化绩效目标管理和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建立健全预算安排与绩效评价结果挂钩机制,对绩效评价不合格的项目,相应减少或暂停预算安排,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严格控制政府债务规模,优化债务结构,防范化解债务风险。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加强对政府债务资金使用的监管,确保债务资金用于公益性项目建设,提高债务资金使用效益。强化财政监督检查,建立健全覆盖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加强对财政收入征管、预算执行、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各类财政违法违规行为,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同时,加强内部监督管理,规范财政部门自身权力运行,提高财政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