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推进会,既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更是一次守护民生底线的庄严誓师。刚才,我们系统分析了就业补助资金监管、社保基金风险防控等领域的12项突出问题,相关科室汇报了整改台账和长效机制建设方案。通报的欺诈骗保、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典型案例,犹如一记记警钟,让我们清醒认识到: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啃食的是党的执政根基,侵蚀的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下面,我以“三个维度”为纲,部署集中整治攻坚任务:
一、要铸魂立根,以政治忠诚筑牢思想防线,让“民生温度”成为检验初心的试金石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生是最大的责任。必须从捍卫“两个确立”的高度,把集中整治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体检。
(一)要深植“国之大者”的政治自觉。总书记强调“反腐败斗争关系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当我们审核就业补贴时,要想到这是党中央“稳就业”的战略资金;当拨付养老金时,要牢记这是老百姓的“养命钱”。去年查处的虚报公益性岗位补贴案警示我们:民生资金监管失守,损害的不仅是财政安全,更是党的形象。全体干部要开展“民生资金属性大讨论”,把每笔资金的政治意义刻进骨子里。
---此处隐藏1950字,下载后查看---
整治成效最终要体现在群众笑脸上。必须坚持整治整改与提升服务同频共振,把民生痛点变成治理亮点。
(一)要践行“一线工作法”。官僚主义是滋生微腐败的温床。领导班子每月开展“民生体验日”,以办事群众身份体验资格认证流程;业务骨干每季度深入牧区“毡房办公”,用蒙古语讲解社保政策;监察人员随机暗访经办窗口,查服务态度、查办事效率、查廉洁纪律,让干部脚下沾满泥土、心中装着群众。
(二)要打造“阳光人社”品牌。信息不透明是群众猜疑的根源。要推行“民生资金明白卡”制度,通过蒙汉双语短信向牧民发送补贴到账信息;在政务大厅设置“资金追溯查询机”,一键可查补贴发放全流程;每季度召开“民生发布会”,邀请牧民代表参与资金审计,用透明消解误解,用公开赢得信任。
(三)要培育“清廉基因”文化。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开展“清廉科室”创建活动,将“不抽群众一包烟、不吃企业一顿饭”纳入绩效考核;组织参观“草原之子”廷·巴特尔事迹展,用牧民党员坚守初心的故事涤荡灵魂;建立“家属助廉”机制,通过廉政家访、家属座谈会筑牢后院防线,让清廉成为人社干部最鲜明的标签。
同志们,北疆草原的每一棵梭梭树都在守护绿色长城,人社系统的每位干部都要当好民生底线的守望者。让我们以“马背巡查”的韧劲压实责任,以“蒙古马精神”的拼劲攻坚克难,坚决打赢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这场民心保卫战,以清风正气滋养*旗的每一寸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