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波澜壮阔的长幅画卷。《光荣与梦想:中国GCD1921—1949年(3卷本)》(以下简称《光荣与梦想》)通过研究发现大量权威文献和珍贵史料,结合历史研究的最新成果,着重记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GCD诞生、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抒写了中国GCD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苦难与辉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解放的光荣历程,再现了大国缔造者擘画蓝图、文韬武略、同心协力、共创建国大业的宏大历史场景。
1921年,嘉兴南湖,一叶红船扬起了中国现代化百年征程的风帆。中国GCD的成立为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写下了光辉的起笔。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中国GCD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确立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GCD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经历了艰难的历程。在艰辛的探索实践中,中国GCD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个过程中,党带领人民流血牺牲,历经千难万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曾指出:“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轰轰烈烈,英勇奋斗。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GCD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至1949年,牺牲的全国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达370多万人。他们真正用行动诠释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与壮志。
---此处隐藏752字,下载后查看---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中国GCD正确领导的结果。中国GCD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GCD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没有GCD,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依据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会所确认的伟大真理。实践充分说明,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GCD,没有中国GCD领导,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不可能实现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千千万万先烈和全党同志、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中国GCD自1921年创建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28年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无数的优秀战士。党的许多卓越领导人,如李大钊、瞿秋白、蔡和森、向警予、邓中夏、苏兆征、彭湃、陈延年、恽代英、赵世炎、张太雷等,许多杰出的将领,如方志敏、刘志丹、黄公略、许继慎、韦拔群、赵博生、董振堂、段德昌、杨靖宇、xx、叶挺等,也都在这场前赴后继的伟大斗争中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重温这段历史,让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只有不忘来时路,才能深刻认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才能永葆赤子心。回望过去,中国GCD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正是因为做到了一切为了人民,我们党才能够紧紧依靠人民,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美画卷。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GCD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就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正是在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指出,“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多做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的工作,当好党的政策宣传者、群众利益维护者、社会和谐促进者”。我们要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政协履职工作全过程:一是自觉站稳立场,在坚持人民至上中彰显政协之能。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实际,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把坚持人民至上作为履职尽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群众期盼和民生实事,深入协商集中议政,强化监督助推落实,用心用情解民忧,做群众利益的维护者。二是发挥职能作用,在践行服务为民中彰显政协之智。立足政协所长精选议题,紧盯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民代言、为民献策、为民出力,助推绘就更加美好亮丽的民生画卷。三是凝聚人心力量,在牢牢植根于民中彰显政协之长。始终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教育引导政协委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合奏政协“好声音”、凝聚发展“政能量”。四是加强自身建设,在鲜明人民底色中彰显政协之为。把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提高联系群众能力,畅通和拓宽各界群众的利益诉求表达渠道,积极探索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的有效路径和方法,打通委员履职“最后一公里”,架起委员群众“连心桥”,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